2023年以来,眉山市彭山区水利局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聚力“民生为先”,狠抓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着力提升保水供水能力,努力提升群众幸福感。
一、落实源头保护“水安全”。聚焦饮水安全是人民生活的一条底线,绷紧供水安全纪律之弦。一方面制定了龚家堰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方案,采用集中流转形式,对正常蓄水位以上50米范围内经果林进行退出,建立生态隔离带;水源地保护区实行封闭式监督管理,并对水源地水质情况定期开展监测,水质常年保持在Ⅲ类以上,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另一方面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牢牢守住保水供水工作舆论阵地,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短信平台等新媒体途径普及水源地保护知识,引导群众增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大坝水库健康评价
二、打造农村饮用“健康水”。聚焦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筑牢农村安全饮水建设根基。按照“全域布网、同网同价、愿安尽安、安全健康”的总体目标,持续稳定推进全区城乡一体化供水工作。实施彭山净水厂和第二水厂连通工程,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完善供水设施及管网建设,农村地区新铺设管网220公里,新建高位清水池2座及配套设施,采用自流模式代替原分级加压供水模式,农村自来水供给实现提档升级。将城市、农村水价统一调整,实施同一阶梯水价,实现了城市居民用水和农村群众用水“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预计2023年新增农村安装自来水五千余户,农村饮用水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
三、开辟农业发展“活水源”。聚焦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夯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基础。编制完成彭山区农田灌溉规划,完成双凤水库补水工程、红光支渠岁修工作,积极协调通济堰、东风渠输送水,全面保障农业用水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稳步推进都江堰东风渠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眉山市彭山区红光支渠整治项目,全面提升东山片区灌溉供水能力;加快谋划实施全域灌溉供水项目,建设输水管道将水直接输送至田间地头,从根本上解决西山片区灌区用水难问题。

督促红光渠支渠施工进度
四、书写美丽河湖“水文章”。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大篇章,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进理念。大力推进美丽河湖、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项目,打造人水和谐的美丽乡村;全面推广河湖管护“解放模式”,各村(社区)已建立“三支队伍”,实现了我区23条河渠区级河长全覆盖,变“就水治水”为“系统治水”;全区设置区、镇、村三级河长101多名,形成了全域覆盖、三级联动的“河湖长制”网络,从“控、截、建、治”四字入手,深入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现辖区各主要河流水质明显改善,国考、省考断面水质常年保持在III类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