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灌区工程建设正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灌区工程建设是解决农业用水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也不断加强了对灌区工程建设的投入,积极推进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灌区工程建设,推动农业生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红光支渠属都江堰灌区东风渠支渠,主要承担彭山区、天府新区、东坡区3区(县)5乡镇(街道)7.4万亩农田和3万亩果林灌溉任务以及彭山城区和周边乡镇30余万人生活饮用水供给。作为都江堰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建设项目之一,从建设初期就受到彭山区政府领导的高度关注,并成立《都江堰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红光支渠整治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采用工程建设”日汇报、周总结“制度,时刻紧盯项目建设,确保2024年1月前完成主体工程,恢复通水,确保今冬蓄水工作顺利进行。

王平桥2#渡槽砼浇筑施工现场
从8月25日开工以来,截至11月底,已完成四个重要节点工程:1号与2号渡槽主体工程建设全部完成;王坪桥与辜家坝倒虹管已安装焊接完成总工程量的50%;14号、15号、16号和38号暗渠完成基础砼浇筑,其余明渠整治段已陆续完成抽水、清淤、抹面等工作。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50%,预计产值在2000万元左右。同时强化安全质量意识,与参建各方责任人签订《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开展危险源辨识及评估工作,将评估结果在施工现场公示,建立台账,落实责任人。编制在建工程《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和《工程度汛方案》,开展演练。
随着主体工程即将完工,不仅恢复和改善灌面2.22万亩,还全面将渠道过水流量从2m3/s提升到3.4m3/s,将彻底改变彭山区东山片区长期以来干旱缺水的局面。同时,这也将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为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我们坚信,这一工程的推进将为我们的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新的活力,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可持续发展开辟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