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号 | 考核标准 | 分值 | 自查 评分 | 考核 评分 | |
(一) 全 面 启 动 七 五 普 法 (8分) | 1.制定了“七五”普法规划,纳入了各级各类目标考核。 | 2 | | | |
2.举办了“七五”普法培训会,对普法工作有安排、有督促、有考核。 | 2 | | | ||
3.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制定年度普法清单,建立动态台帐。 | 2 | | | ||
4.成立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落实年度普法经费。 | 2 | | | ||
(二) “1+10” 法 治 宣 传 主 题 活 动 (11分) | 1.开展“12·4”国家宪法日集中大型宣传活动。 | 1 | | | |
2.、开展3月法治宣传月活动。 | 1 | | | ||
3.开展2月食品药品安全法治宣传周和“3·8”妇女权益保障法治宣传活动。 | 1 | | | ||
4.“3·15”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法治宣传活动。 | 1 | | | ||
5.“4·15”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日法治宣传活动。 | 1 | | | ||
6.“5·4”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主题活动。 | 1 | | | ||
7.“6·5”开展世界环境保护日法治宣传活动。 | 1 | | | ||
8.“6·26”开展国际禁毒日法治宣传活动。 | 1 | | | ||
9.“9·1”开展法治教育第一课主题活动。 | 1 | | | ||
10.“10·17”开展世界消除贫困日法治宣传活动。 | 1 | | | ||
11.“11·9”开展消防法主题宣传活动。 | 1 | | | ||
(三) 法 律 七 进 ( 37分) | 1.建立和完善“法律七进”工作机制 | (1)落实每一“进”牵头单位,制定“法律七进”年度推进方案,明确工作任务。 | 2 | | |
(2)进一步宣传推广使用“法律七进”读本。 | 2 | | | ||
(3)严格执行“法律七进”工作季报制,实时上报动态信息。 | 2 | | | ||
(4)每一“进”打造3—5个示范点。 | 2 | | | ||
2.法律进机关 | (1)认真组织实施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区委中心组集中学法全年不少于4次。 | 1 | | | |
(2)坚持完善会前学法制度,每月不少于2次。 | 1 | | | ||
(3)组织人事部门、党校在各类培训班中安排法律学习不少于16课时。 | 1 | | | ||
(4)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学法考勤、学法档案、学法情况通报等制度。 | 1 | | | ||
(5)健全完善重大政策合法性审查机制,积极推行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制度。 | 0.5 | | | ||
(6)充分发挥监狱等法纪教育基地作用,对新任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新招录公务员开展警示教育,组织服刑人员现身说法,不少于6次。 | 0.5 | | | ||
3.法律进学校 | (1)实施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工程,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 | 1 | | | |
(2)实施法治观念提升工程,提升教师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提高校长的依法治校能力。 | 1 | | | ||
(3)实施学生法治教育工程,贯彻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深入推进法治教育教材、师资、课时、经费、考试“五落实”。 | 1 | | | ||
(4)组织开展九月中小学校“法治宣传周”活动和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活动。 | 1 | | | ||
(5)大力建设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家长学校建设。 | 1 | | | ||
4.法律进乡村 | (1)大力推进乡村普法“六个一”工程。每个基层司法所设立一个法治辅导站、一个法律援助工作站、组建一支法治宣传队伍,每个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一个法治宣传栏,每个村民小组培养一名“法律明白人”,每户发放一张便民法律服务联系卡。 | 1 | | | |
(2)大力推进“法律服务进万村”活动。选派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到行政村担任法律顾问,确保一村一法律顾问。组织法律服务小分队,深入村社开展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法治宣传。每个小分队每年集中开展活动不少于2次。 | 1 | | | ||
(3)广泛开展“送法下乡”活动。按照“谁执法谁普法”原则,利用农闲、赶集、节庆、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春节集中返乡等时机,组织下乡开展普法活动,表演法治文艺、上法治课、放映法治电影、广播法治节目、发放普法读物和普法宣传用品。 | 1 | | | ||
(4)组织农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集中学法,不少于2次。 | 1 | | | ||
(5)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把法律常识教育列入劳务培训学习内容。 | 0.5 | | | ||
(6)推进依法治村,完善和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健全村务监督制度。 | 0.5 | | | ||
5.法律进社区 | (1)大力推进“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向社区选派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法律顾问,确保每个社区都有一个法律顾问。组织法律服务小分队,深入社区开展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法治宣传。每个小分队集中开展活动不少于2次。 | 1 | | | |
(2)加强社区青少年、下岗职工、流动人员、社区服刑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等重点人群的法治宣传教育,组织各种形式宣传活动不少于10次。 | 1 | | | ||
(3)广泛开展“送法进社区”活动,按照“谁执法谁普法”原则,各部门积极组织街头宣传,开展法治讲座、法治文艺、巡回法庭进社区等活动每年不少于4次。 | 1 | | | ||
(4)打造社区普法宣传载体,不断加强社区法治环境建设。 | 1 | | | ||
(5)推进依法治社区,完善和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健全村务监督制度。 | 1 | | | ||
6.法律进企业 | (1)开展法规培训工作,针对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点,组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培训学习,全年集中培训学习工作不少于2次。 | 1 | | | |
(2)开展法律服务活动,深入重点企业开展法律宣讲活动,重点宣讲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劳动用工、工伤保险、职业卫生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全年开展宣传、巡讲活动不少于4场。 | 1 | | | ||
(3)推进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宣传橱窗、内部刊物、广播电视和局域网络等宣传功能,丰富企业法治宣传的内容和载体。规模工业企业应建立专门的法治宣传橱窗和固定的学习活动室。 | 1 | | | ||
(4)推进依法治企,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开展法治企业创建工作。 | 1 | | | ||
7.法律进单位 | (1)常态开展法治学习活动,充分利用业务培训、工作会议等契机,开展会前学法和专家讲法,职工全年学法不少于20学时,参加集中学法不少于1次。 | 1 | | | |
(2)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活动,按照“谁执法谁普法”原则,各单位要充分利用重要节点,向群众发放法治宣传册、法律信息卡片等宣传资料,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活动不少于4次。 | 1 | | | ||
(3)全面落实法律顾问制度,充分认识法律顾问在单位依法行政和法治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各单位聘请1名以上专业律师担任法律顾问,不断提高依法管理能力。 | 0.5 | | | ||
(4)大力建设法治宣传载体,在医院、公园、车站、码头、公交、高铁等公共场所建设固定法治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并发挥其法治宣传作用。 | 0.5 | | | ||
8.法律进宗教场所 | (1)广泛动员,在宗教界掀起学法、尊法、守法的热潮,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建立健全宗教教职人员常态化学法制度,开展对主要教职人员、寺庙民主管理委员会成员的集中法律知识培训不少于4次。 | 1 | | | |
(2)丰富载体,邀请党政干部、法律和民族宗教专家小分队入寺开展法治宣传每年不少于4次。 | 0.5 | | | ||
(3)实化举措,建立完善常态化法治教育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法律学习计划和完整的学习档案,将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纳入常规工作,扎实推进法治“四个一”建设。 | 0.5 | | | ||
(四)法 治 创 建 (10分) | 1.深入开展第二批法治示范创建活动、法治示范乡镇(街道)、学法用法示范机关(单位)创建活动。 | 5 | | | |
2.对已经命名的法治示范乡镇(街道)、学法用法示范机关(单位)实行动态管理.。 | 5 | | | ||
(五) 以 案 释 法 (15分) | 1.深入开展“依法治区·法在身边”集中宣传活动,发挥宣讲团作用,进乡村、进社区有针对性地实施菜单式普法4次。 | 5 | | | |
2.深入开展“调解一次纠纷,上好一堂法治课”专项活动,选取关注度高且具有普遍性的案例,组织群众现场观摩4次。 | 5 | | | ||
3.深入开展“法律跟着矛盾走”专项活动,集中力量到矛盾纠纷易发高发的领域开展法律咨询服务和法律援助4次。 | 5 | | | ||
(六) 法 治 文 化 建 设 (10分) | 1.“彭山普法”微信公众号关注度达100%,统一使用眉山法治文化卡通人物“普法才子”和“眉山普法”关注达100%。 | 2 | | | |
2.大力开展法治文化阵地和法治教育基地建设,更新已有法治文化宣传阵地,新建一批法治公园(广场)、法律图书室(角)、法治宣传栏(电子显示屏),有效发挥现有法治教育基地作用。 | 3 | | | ||
3.充分运用报纸、彭山公交液晶显示屏开展公益普法活动,推送一批法治公益广告。 | 2 | | | ||
4.积极开展法治文艺演出、组建彭山法治文艺宣传队,更新法治宣传专栏,发挥教育基地作用。 | 3 | | | ||
(七) 新 媒 体 普 法 (9分) | 1.进一步开发运用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新兴媒体开展普法。 | 3 | | | |
2.普法单位要按规定向区普法办报送“七五”普法稿件案例。在彭山电视台、彭山报建立普法专题栏目,各普法单位要安排专人做好相关工作。 | 3 | | | ||
3.大力推广运用“眉山普法”“彭山普法”微信公众号,紧紧围绕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工作,及时发布相关法律法规、法治动态、法治事件。 | 3 | | | ||
合 计 | | 100 | | | |
加 分 项 目 | 获得区级以上表彰奖励,或经验被推广。区级加3分,市级加4分,省级加6分,全国加7分,累计不超过20分。 | 20 | | | |
总 计 | | | | |
主办单位:眉山市彭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协办单位:各镇(街道)、区级各部门
网站维护技术联系电话:028-376035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37603556
网站标识码5114220003 蜀ICP备19026839号-1 川公网安备51142202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