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在增长阶段转换背景下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县委、县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加快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经济发展,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使我县经济在2013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2013年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
201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100亿元,达到101.9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增速居全市第2位,比全省平均水平10%高0.9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水平10.8%高0.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继续保持高于全省、全市的追赶跨越式发展势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11.8亿元,增长3.1%,增速居全市第6位;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62.4亿元,增长11.8%,增速居全市第4位;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27.6亿元,增长12%,增速居全市第3位。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61.9:26.1优化为11.6:61.3:27.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2%、68%、28.8%,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4,7.4,3.1个百分点。
2013年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表 | ||||||||||
指标名称 | 单位 | 一季度完成 | 上半年完成 | 前三季度完成 | 四季度完成 | 四季度增幅排位 | ||||
绝对额 | 增长(%) | 绝对额 | 增长(%) | 绝对额 | 增长(%) | 绝对额 | 增长(%) | |||
地区生产总值(GDP) | 亿元 | 23.7 | 9.8 | 51.8 | 12.3 | 85 | 11.5 | 102 | 10.9 | 2 |
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 | 亿元 | 1.76 | 3.8 | 4.18 | 3 | 9.99 | 3.1 | 11.8 | 3.1 | 6 |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 | 亿元 | 6.34 | 10 | 13.6 | 13.3 | 19.4 | 12.1 | 27.6 | 12 | 3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 —— | 9.6 | —— | 12 | —— | 11.2 | —— | 11.1 | 1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33.3 | 31.6 | 73.8 | 29.3 | 111 | 27.8 | 147.7 | 27.9 | 3 |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 亿元 | 2.96 | 47.3 | 6.63 | 42 | 7.74 | 39.7 | 10.5 | 42 | 1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6.48 | 13.1 | 14.4 | 13.6 | 21.6 | 13.7 | 29.8 | 14.2 | 3 |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 元 | 6411 | 10.8 | 10939 | 10.4 | 15281 | 10.4 | 21358 | 11.3 | 1 |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 | 元 | 2982 | 13.5 | 5298 | 12.6 | 7745 | 14.2 | 9962 | 14.4 | 1 |
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从生产看,农业生产稳定,工业平稳增长,服务业稳步发展
农业方面:一是药材产量较快增长,粮食产量稳定增长,油料、蔬菜、水果产量有所下降。全年药材产量8948万吨,比上年增长5.3%;粮食产量15.02万吨,增长2.1%;油料产量9799吨,下降3.9%;蔬菜产量52219吨,下降1.1%;水果产量55863吨,下降0.9%。二是主要畜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全年出栏肉猪36.63万头,增长2.3%;出栏肉牛3262头,增长1%;出栏小家禽328.79万只,增长4.5%;出栏肉兔262.6万只,增长3.8%。禽蛋产量6266吨,增长2.2%;牛奶产量8310吨,增长0.1%。全年肉类总产量3.69万吨,增长4.3%。
工业方面: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1%,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比全市平均水平11%高0.1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一。主要特点:一是轻工业增速快于重工业。2013年,规模以上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重工业增长9.3%,轻工业增加值增速比重工业快4个百分点。二是股份制企业增长最快。规模以上工业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2.3%。三是一半的主要产品产量增长,其中食用植物油增长最快。2013年,全县主要产品产量除元明粉、纸制品、合成洗涤剂有所下降外,饲料、水泥、食用植物油等都呈增长态势。其中,饲料905387吨,比上年增长12.66%;水泥3390536吨,增长11.12%;食用植物油72792吨,增长47.61%;元明粉672475吨,下降21.6%;纸制品15503吨,下降61.46%;合成洗涤剂124127吨,下降2.93%。四是亏损企业减少,亏损总额下降。2013年12月累计亏损企业7户,比上年同期减少3户,亏损额从去年的5433万元下降到3987.3万元。
服务业方面:全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7.6亿元,比上年增长12.0%,比全省平均水平9.9%高2.1个百分点,与全市平均水平持平,增速居全市第3位。服务业增加值的快速增长,是由于财政、金融、房地产、税收等行业指标共同支撑的结果。其中,地方财政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31.2%,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长25.07%,银行及其他金融活动营业税增长42.94%,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税增长67%,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3.9%。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1.8亿元,增长24%。
(二)从需求看,投资规模继续扩大,消费平稳较快增长
投资方面: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7.7亿元,比上年增长27.9%,比全市平均水平25.7%高2.2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3位。主要特点:
一是三次产业的投资格局仍没有太大变化。全县第一产业投资1.59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1.1%;第二产业投资61.93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41.9%;第三产业投资84.16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57%。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的1.1:41.4:57.5调整为1.1:41.9:57,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占比与上年占比持平,第二产业投资占比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占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
二是民间投资贡献突出,房地产投资持续增长。全年民间投资额95.89亿元,增长20.3%,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64.9%,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50.2%,拉动投资增长20.3个百分点。全年房地产业完成投资24.6亿元,增长50.6%,增速比全社会投资高22.7个百分点。
三是投资资金及时到位。2013年到位资金为151.38亿元,比上年增长28.4%,到位资金超投资完成额3.7亿元。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5.6亿元,增长49.3%;国内贷款4.78亿元,下降64%;自筹资金125.02亿元,增长48.5%。
四是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工业性投资61.72亿元,比上年增长29.4%,增速比全社会投资高1.5个百分点,比上年高27.2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水平4.5%高24.9个百分点;工业性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41.8%,比上年高0.5个百分点。
消费方面: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9.77亿元,比上年增长14.2%,比全省平均水平13.9%高0.3个百分点,与全市平均水平持平,增速居全市第3位。主要特点:
一是城乡市场发展速度逐渐缩小,但城镇市场仍快于乡村市场。全年城镇市场完成零售额17.92亿元,增长15%,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63.2%,拉动增长9个百分点;乡村市场完成零售额11.85亿元,增长13%,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37.8%,拉动增长5.2个百分点。城镇市场发展速度由去年的快于乡村市场3.8个百分点缩小为2个百分点。
二是批发零售业发展强劲,主导作用发挥显著。2013年,批发零售业完成零售额25.6亿元,增长14.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6.1%,批发零售业是拉动彭山县零售总额增长的绝对主力。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达到87.7%,拉动零售总额增长12.5个百分点,在商贸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强力拉动作用。
三是住宿餐饮业实现平稳增长。今年以来,到彭山旅游、经商、考察的外来人口明显增加,为彭山餐饮业发展带来勃勃生机。2013年彭山县住宿餐饮业完成零售额4.1亿元,增长12.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9%, 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达到12%,拉动零售总额增长1.7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随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呈现增长态势。
四是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持续增长。2013年全县限额以上单位36家,累计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3亿元,同比增长21.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14.5%,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2个百分点,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率为20.8%。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限上单位带动限上零售额持续增长。
(三)从效益看,财政增收、居民收入保持增长,质量稳步提升。
全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5亿元,比上年增长42%,增速居全市第1位。其中,税收收入7.43亿元,增长22.3%。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9.92亿元,增长2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58元,增长11.3%,比全省平均水平10.1%高1.2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水平10.8%高0.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1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962元,增长14.4%,比全省平均水平12.8%高1.6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水平13.3%高1.1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1位。
(四)从运行环境看,金融运行平稳
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43.24亿元,比年初增长24.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2.27亿元,增长21.4%。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3.49亿元,比年初增长26.8%。
二、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一套表”中入库企业减少,退出企业增加,基础仍需巩固
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全市6区县中最大,因此工业增加值增速的变化对我县GDP的影响最为明显。但是今年以来,就全省范围来看,工业增加值增速呈现持续回落的态势,就我县来看,全年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1.1%,较2012年的18.7%的增速回落7.6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增速的回落直接导致我县GDP增速的回落,全年GDP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4.2个百分点。其主要原因:一是新增限额以上企业7户,比上年同期减少6户,同比下降53.85%。二是破产、停产企业较多,年报申请退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户,最终国家批准退出4户,均为规模较大的企业,如:和昌(彭山)化工有限公司、巴斯夫化学建材(四川)有限公司。另外4户未被批准退出的破产、停产企业,将由国家自动导入同期数,带一年基数。如:四川新吉鸿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彭山县劲飞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这导致全年基数增大,而新增入规企业规模都较小,不能弥补这部分停产企业减少的产值。
(二)社会消费品市场仍需不断优化
我县限上企业主导地位不突出,在全县近1万户批发零售业中,限额以上只有21户;在近2千户住宿餐饮业中,限额以上仅有15户。2013年全县限额以上企业、个体户零售额仅占社消零总额的14.5%。限上企业个体户比重太小,消费主导地位不突出,因此拉动消费市场增长力度有限。而限额以下小规模企业(个体户)仍然是消费品市场发展的主导力量,全县限额以下企业(个体户)零售额25.5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5.5%,同比仅增长13%,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低1.2个百分点。
三、对2014年经济走势的初步预判
从2013年来看,虽然全球经济复苏在波动中逐步加强,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和复杂性因素仍然较多,世界经济仍会处于低速增长的调整期。今年在各项改革和政策措施实施效果逐步显现、外部环境特别是发达经济体复苏加强等因素的支撑下,经济整体回升的基础将继续得到巩固,但考虑到去年基数较高的原因,2014年预计增速将比2013年有所回落。2014年,全县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11%,预期目标比2013年的实际增长10.9%高了0.1个百分点,比全国预期目标的7.5%高3.5个百分点,比全省预期目标的9%高2个百分点,比全市预期目标的10%高1个百分点。为确保我县2014年经济继续保持2013年的发展态势,需抓住发展机遇采取有效措施力促经济高位增效,跨越发展。
工业方面: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全县工业经济运行态势的监测监控,特别是要加强骨干企业、重点产业运行态势监测监控,定期召开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重点产业现场会、项目建设现场会等会议,及时为企业提供政策、产业、市场等信息。坚持月监测、季分析,加强动态性、前瞻性分析研究,做好预测、预警、预报,提出有效对策,协调解决好工业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二是工业经济后续发展仅依靠现有存量经济拉动已不现实,必须注入新鲜工业“血液”才能带动工业经济持续发展,只有千方百计地增加规模企业数量,才能确保工业经济总量的增长。在抓好小微企业的引进、建设、发展的同时,尽可能“招大商、引巨资、上大项、落大户”。促成新建企业早日投产达效,并尽快纳入规上工业统计。
投资方面:一是加快今年未完工的省市重点项目和集中开工项目,保证新开工项目早开工、续建项目按工期推进和2014年新增加的重点项目、集中开工项目、政府性投资项目、重大民生和社会事业项目建设。二是加强项目跟踪与管理。及时清理和核查项目建设情况,提升项目建设质量。三是坚持招大引强。通过新引进一批大企业和大项目,进一步扩大全县投资规模。
消费品市场方面:一是积极培育限上商贸企业和个体户,提高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支撑作用。及时清理、培育、入库一批限额以上企业,形成新的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点。引导和促进限额以上经营单位积极主动如实填报送有关统计数据,杜绝瞒报、漏报及虚报行为,促进流通市场的健康发展。二是充分利用彭山区域位置优势,借力天府新区发展平台,大力引进娱乐、服装、文化类的国内外知名商贸企业,努力改善消费环境,完善不同层次消费品供给,从经营理念、技术创新等方面提高消费品市场中高档商品的供给能力和竞争能力,引进总部型商贸企业,更大程度地满足高端消费者的需求。三是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充分发挥旅游对消费品市场的带动作用。要利用好现有的旅游资源,进一步加大旅游投入力度,加强规范管理,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并适时实施一些优惠的消费措施,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对消费市场的带动作用。
主办单位:眉山市彭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协办单位:各镇(街道)、区级各部门
网站维护技术联系电话:028-376035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37603556
网站标识码5114220003 蜀ICP备19026839号-1 川公网安备51142202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