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持续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走品质发展之路,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区经济实现了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特点
2016年前三季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109.8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8.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11.66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71.50亿元,增长9.7%;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26.70亿元,增长8.3%。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2%、72.4%、22.4%,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5,6.3,1.9个百分点。
1-9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1.96亿元,增长1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5.51亿元,增长13.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66亿元,增长10.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1455元,增长8.5%;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0609元,增长10.4%。截止9月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95.11亿元,增长12.0%,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85.90亿元,增长9.0%。经济运行呈现以下特点:
(一)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普遍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8.7%,比全省高1.2个百分点,比全市高0.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8%,比全省高3.9个百分点,比全市高1.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0%,比全省高1.5个百分点,比全市高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4%,比全省、全市高0.5个百分点。
(二)完成年初市下目标任务较好。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8.7%,超目标任务0.2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0%,超目标任务0.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8%,超目标任务1.3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增长11.9%,超目标任务2.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0%,超目标任务2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0%,超目标任务1.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4%,超目标任务0.9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1.96亿元,超时间进度1.4个百分点。
(三)增速排位较上半年有所下滑。GDP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个指标全市排位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和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全市排位第三;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全市排位第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全市排位第六。
二、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前三季度,彭山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在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工业增速逐月回落。今年以来,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今年上半年达到峰值12.8%以后开始逐月回落,1-9月同比增长11.8%,增速较上半年12.8%回落1个百分点,较1-7月12.5%回落0.7个百分点,较1-8月12.1%回落0.3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累计增加值增速同比减少22.7%;二是前三季度我区没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入规,工业发展后劲不足;三是彭山规上工业基数一直居高,产值增速增加1个百分点需报2.5亿元产值左右。
(二)投资增速 “高开低走”,库存严重不足。1-9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年初增速24.4%,到半年增速14.7%,回落到现在的12.2%,预计未来三个月将继续小幅回落。一是民间投资增速明显回落。前三季度,全区民间投资完成100亿元,同比增长3.1%,比去年同期回落15.6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63.4%下降到58.2%。从目前入库情况来看,入库的项目基本是政府性投资的道路改造和农村集中安置点的建设,民间投资将继续下滑。二是工业性投资增速有所减弱,且技改投资严重背离投资增速。1-9月工业性投资完成67.79亿元,增长7.9%,增速比1-8月回落2.2个百分点,去年同期回落4个百分点。技改投资完成41.59亿元,增速高达99.8%,增速比工业投资高91.9个百分点。三是房地产投资持续下滑。1-9月全县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0.61亿元,同比下降24.1%。商品房施工面积和商品房销售面积分别下降25%、21%,房地产三项重要指标严重下滑,跌入低谷。四是库存项目严重不足,半年后一直吃“老本”。截至目前,全区库存量可结转65.06亿元,离目标任务225亿元差53.04亿元,投资缺口31.38亿元,预计还需入库89.64亿元。
(三)消费品市场稳中趋缓。一是增速呈回落态势。1-9月,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51亿元,同比增长13.0%,自今年3月达到最高值13.7%后逐月下滑,主要下滑的是批发业和零售业这两大行业。彭山主要受地理位置影响,不仅临近眉山市区,也在成都半小时经济圈内,我区本地居民往往选择商业圈更加成熟的东坡区以及成都市区日常消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区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壮大。二是限额以上单位规模过小,拉动力不足。截止9月份,全区52个限额以上单位(包括27户个体户),累计实现社消零总额6.75亿元,仅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贡献率为26.1%,拉动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个百分点,拉动力明显不足。
(四)第三产业行业指标大部分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完成目标任务较困难。前三季度,全区第三产业行业指标中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增速为10.6%,增速比上半年(13.9%)回落3.3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水平(14.3%)低3.7个百分点,居全市第6位;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21.8%,降幅比上半年扩大5.1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水平(-17.9%)低3.9个百分点,居全市第4位;电信业务总量增长21.1%,增速比上半年回落2.9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水平(22.7%)低1.6个百分点,居全市第5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八项支出合计增长25.4%,增速比上半年回落7.5个百分点,居全市第5位。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1、加强预警预测工作。继续延续部门联席制度,每月、每季度召开主要经济指标联席会,会同相关部门提前做好分析、预测,想好对策。
2、抓企业培育。加大外出招商力度,针对我区确定的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积极联系,广泛洽谈,招强引优。力促引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以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强我区经济发展后劲。特别要加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入库工作,增强发展的后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3、强化项目管理,加大运行监测。发改、经信、统计等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清理,严格按照项目签约要求,认真落实投资进度计划,对重点项目要加强跟踪服务,加大促建力度;对不按期开工、建设进度延缓、投资不到位等项目要按照合同约定进行清查、通报和限期整改,抓好固定资产投资运行监测,促进投资持续增长。
4、补足第三产业短板。从前三季第三产业行业指标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全区第三产业 “短板”现象仍然严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非常明显。各级各部门要一如既往地做好第三产业统计监测工作,按照“干出来、统起来”的要求,切实抓好第三产业行业指标的统计基础工作,补足短板,为我区服务业平稳较快增长奠定扎实的基础。
主办单位:眉山市彭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协办单位:各镇(街道)、区级各部门
网站维护技术联系电话:028-376035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37603556
网站标识码5114220003 蜀ICP备19026839号-1 川公网安备51142202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