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
今年以来,面对新常态下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抢抓“四大机遇”,坚持“品质发展”,推进“四城”建设,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稳步推进“稳增长”政策,全年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
一、综合
2015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3.4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12.63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75.37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35.42亿元,增长10.9%。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9%、72%、25.1%,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4,8.4,2.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6:61.2:28.2优化为10.2:61.1:28.7。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76.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民营经济占GDP比重为61.8%,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4%,拉动经济增长7.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7.08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49.36亿元,增长14.4%;第三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19.89亿元,增长8.8%。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09亿元,现价比上年增长7.5%;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3.1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3.8%。
全年种植业增加值5.52亿元,比上年增长3.8%。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6740公顷,其中,粮食作物24888公顷;油料作物4442公顷;药材2248公顷;蔬菜3300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153191吨,比上年增长2.3%;油料产量10179吨,增长3.1%;蔬菜产量49504吨,下降4.3%;水果产量56260吨,增长0.5%。
全年畜牧业增加值5.47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全年出栏肉猪368300头,下降1.2%;出栏牛3520头,增长3.5%;出栏羊45350只,增长2.6%;出栏家禽342.20万只,增长1.9%。全年肉类总产量39189吨,增长0.7%。其中:猪肉26058吨,牛肉422吨,羊肉605吨,禽肉5275吨。全区禽蛋产量6539吨,牛奶8918吨。
全年林业增加值0.35亿元,比上年增长5.9%。年末森林面积14019.4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5.8%。
全年渔业增加值1.30亿元,比上年增长7.4%。水产品养殖面积14047公顷,水产品产量15500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66.22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7%,拉动经济增长7.5个百分点。全区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8.99亿元,增长12.3%。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2户,主营业务收入301.90亿元,比上年增长23.1%;产销率98.9%;实现利润18.42亿元,增长28.8%。从轻重工业来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27.2%,重工业增加值增长6.3%。分所有制看,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20.4%;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增加值增长-7.2%;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增长13.0%。
在统计的26种工业产品中,有16种产品产量增长,增长面为61.5%。其中,合成洗涤剂17.30万吨,增长28.8%;元明粉78.98万吨,下降12.3%;饲料119.53万吨,增长1.6%;饮料酒1115千升,下降3.0%;无纺布1.31万吨,增长6.7%;食用植物油9.99万吨,增长3.2%;速冻米面食品5.45万吨,增长9.8%。
全年建安工程投资完成151.52亿元,全年建筑业增加值9.15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12个,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09.97万平方米,增长19.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02.2万平方米,下降5.9%,其中住宅竣工面积79.94万平方米,下降9.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9.16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固定资产投资196.60亿元,增长14.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4.86亿元,比上年增长70.8%;第二产业投资79.15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投资115.15亿元,增长12.6%。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分别为2.4%、39.7%和57.9%。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6.56亿元,增长33.1%。商品房销售面积67.60万平方米,增长22.3%;销售额31.27亿元,增长56.1%。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全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83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批发业4.57亿元,增长12.7%;零售业32.72亿元,增长12.9%;住宿业0.45亿元,增长12.5%;餐饮业5.08亿元,增长12.8%。从销售单位所在地看,城镇实现零售额24.61亿元,增长12.8%;乡村实现零售额18.22亿元,增长13.0%。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949万美元,比上年下降79.6%。其中,出口595万美元,进口1354万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496万美元,全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5.34亿元。
六、交通、邮电、旅游
全区境内公路里程572.6公里,其中等级公路372.3公里,高速公路34.2公里。全社会客运量4971.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7%;全社会旅客周转量47972.8万人公里,增长2.8%。全社会货运量610.3万吨,增长3.3%;全社会货运周转量51320.5万吨公里,增长0.7%。
全年邮电主营业务收入19322万元,比上年增长4.1%。全区固定电话用户46898户,下降14.4%;移动电话用户278147户,增长2.7%;宽带用户数达到86044户,增长12.8%。
全年共接待游客453.4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9.6%;旅游收入达到35.01亿元,增长30.4%。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5.99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60亿元,同口径增长10.4%;其中税收收入8.68亿元,增长3.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5.64亿元,增长7.1%。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5.66亿元,比年初增加10.5亿元,增长6.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9.29亿元,比年初增加12.35亿元,增长11.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6.74亿元,比年初减少2.13亿元,下降2.7%。
全年保费总收入19158万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569万元,增长17.8%;人身险保费收入11589万元,增长6.6%。全年处理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3455万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3088万元,人身险短期赔付金额367万元。
八、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广播电视
全年申请专利229件,其中专利授权63件;高新技术产业企业11个,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40.48亿元;全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420人,其中农业技术人员493人。区财政投入科学技术支出660万元。
全年财政投入教育支出28450万元。全区共有小学15所,专任教师913人,在校学生12298人;普通中学16所,专任教师818人,在校学生9632人。全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0.7%,高中升学率90.5%,高考本科上线率35.2%。
年末全区拥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13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青少年宫1个,体育馆36个,电视台1个。全年组织文化馆、站活动23次,举办展览4个,组织文艺演出10次,创作文艺作品19件,全年组织大型文体活动20次,参加人员达15万人次。
全年财政投入医疗卫生支出28495万元。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数248个,实有床位数1352张,全区医疗机构共有技术人员202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95人。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全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7.57‰,婴儿死亡率5.99‰,产妇住院分娩率100%。
九、环境保护
全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3707万元,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2665.1吨,工业烟尘排放量2435.2吨,工业粉尘排放量534.6吨,全社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7472.2吨,全社会氨氮排放量742.4吨;饮用水源达标率100%,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99%,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99%,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45%。
十、人口、人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户籍总户数124118户,户籍总人口33.38万人。年末常住人口31.7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6.09万人,城镇化率50.6%,比上年提高1.33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3740人,人口出生率11.66‰;死亡人口2614人,人口死亡率8.15‰;符合政策生育率为88.58%,人口自然增长率3.51‰。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01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工资性收入18392元,增长7.9%;家庭经营现金收入4733元,增长11.2%;财产性收入1138元,增长31.0%;转移性收入2738元,增长5.9%。人均消费性支出17960元。其中,居住支出3248元;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1329元;交通和通讯支出2253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6.1%。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62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工资性收入6388元,增长10.6%;家庭经营现金收入5372元,增长11.0%;转移性收入1922元,增长7.9%;财产性纯收入379元,增长18.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638元。其中,居住消费支出2366元;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724元;交通和通讯支出1868元;医疗保健消费支出828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6.6%。
全区城镇期末从业人数47558人,城镇新增就业4672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08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年末全区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8所,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943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0970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90547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70759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13062人。
注:
1.公报中有的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彭山统计年鉴—2016》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及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计算,增长速度以2010年可比价计算。
主办单位:眉山市彭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协办单位:各镇(街道)、区级各部门
网站维护技术联系电话:028-376035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37603556
网站标识码5114220003 蜀ICP备19026839号-1 川公网安备51142202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