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彭山区黄丰镇人民政府
2021年工作情况报告
2021年,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我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内容为主线,紧紧围绕建设品质黄丰、活力黄丰、美丽黄丰、富裕黄丰为奋斗目标,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经济社会保持健康发展,较好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
截至目前,2021年全镇先后接待省、市级考察学习团10余批次,镇、村多次荣获省、市表彰荣誉,黄丰镇荣获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镇、黄丰镇综合文化站荣获全省文旅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四个一批”优秀站点,团结村荣获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四川省首批乡村治理示范村和第四届眉山市优秀志愿服务村,合力村荣获眉山市2020年度“七无”平安村,丰华社区荣获眉山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一、2021年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特色产业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一是持续推广绿色种植,有机肥代替化肥,留树保鲜等柑橘种植新技术20余项,普及面积10万余亩次,实现柑橘标准化生产30000亩,柑橘年产量80000吨,产值超3.5亿元。截至目前,完成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指导5000余人次,全年培育并完善农业企业4个,其中市级龙头企业1个;农民合作社6个,其中国家级合作社1个,省级专业合作社2个,市级1个;家庭农场37个,其中省级示范农场1个,市级示范农场2个,建立完善新型经济主体规范化运作机制,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带头作用,推进完成全镇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并接受中央检查合格。二是不断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建立全镇柑橘产业抗风险应对体制,化解好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与产业出路之间矛盾,大力开展种养知识培训,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积达25000亩。截至目前,国内主流物流快递品牌入驻达14家,柑橘实现“线下+线上”电商发运销售新模式,年均销售创收达4000余万元。全镇产业抗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得到持续提高。
(二)“三大攻坚”全面提质深化
一是在脱贫攻坚方面,持续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对全镇380户1045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坚决落实“四不摘”要求,持续深化“五员扶贫”机制,实现全域贫困人口均达到“一超六有”标准,坚持“造血输血”并举,截至目前,新增2个公益性岗位,发布区内外企业用工信息548条,发放各类农业化肥10.5万公斤,发放易地搬迁户不动产证合计47本,完善教育扶贫救助金区外就读、“雨露计划”审批上报共62人,辖区贫困人口无1例返贫现象。二是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深入推进“河长制”工作,重拳整治养殖户偷排乱排现象,截至目前,共开展河道清洁行动10余次,人员400余人次,清理各类垃圾、杂物10余吨,清理河道10余公里,辖区重要水域水质稳定实现进一步优化。
围绕水污染、畜牧养殖等重点领域和行业,建污水提升泵1处,管网2.1公里,大力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宣传工作,发放各类环保宣传资料2000余份,悬挂标语15余幅,张贴宣传画30余幅,出动宣传车80余台次,针对辖区环保问题,下达整改通知书13份,整改达标13户。三是风险防范方面。全力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立足黄丰本地实际,创新“三定四包”疫情防控机制,建立健全镇、村、组三级联动防疫体系,及时关注更新全国疫情形势。利用村村响、宣传单等20余种形式广泛宣传防疫知识,安排镇、村两级工作人员动态巡查场镇超市、药店、银行等重点场所,发现并整改问题110余个。按照“应接尽接”原则,全覆盖通知黄丰镇户籍群众接种新冠疫苗,截至目前已接种15063人,接种率达95.8%;依法开展信访维稳、社会治安治理工作,截至目前,排查并化解不稳定因素10起,办理信访案件26件,接待来访群众90余批次,150余人次,处理化解矛盾纠纷50余件,办结党务政务服务热线(12345工单)123件,群众满意率达94%,与去年同期持平。大力推进“慧眼工程”建设,安装“慧眼工程”1586户,完成2021年总任务数2400户的66.08%。重点敏感时期全镇重点人员无1例漏控、失控情况发生;积极开展安全生产“严排查、严整治、严监管”专项行动。四是常态化对食品安全、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全年累计开展专项整治14次,整改安全隐患17余处,截至目前,辖区安全生产实现“零事故”。
(三)社会民生追赶跨域
一是基础设施得到不断提升。新建团结村、合力村停车场,新建、提升改造村级邻里中心2座,新装路灯100盏,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改造4个污水处理站,建设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5处。“厕所革命”按照“两保一高”(保进度、保质量、高标准)总体要求持续推进,截至目前,改造农户户用厕所331户(累计完成改厕2318户),完成率达95%以上,建成联户粪污一体化处理设施4个,新建五格式320个。二是乡村面貌得到切实“靓”化。对沿线148户“彩钢棚”进行同步拆除,拆除面积30000余㎡,完成农村地区风貌提升改造331户,改造提升40000余㎡,绿化增绿辖区道路5km,彩化道路20km,结合辖区亮点特色,打造文化树节点6处,极大展现黄丰镇风情人文。三是便民举措再上台阶。简政放权承接有力,积极主动作为,承接区行政审批局下放我镇行政许可事项,目前已100%全部承接并纳入政务服务网站,公布乡镇群众“一件事一次办”目录25项、高频服务事项63项、政务服务事项192项,以及村(社区)便民服务事项指导目录91项。积极开展区、镇、村(社区)三级无差别受理工作,完成6村(社区)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统筹在镇级办事大厅入驻社保、民政、就业等部门办事窗口,严格落实首问服务制、一次告知制,依法依规帮助群众办理合理需求。截至10月,共计受理办结各类项目7321件,完成证件采集录入119件,办结率达100%;累计接待服务群众1万余人次,好评率100%。
(四)城乡建设管理持续加强
截至目前,全镇依法依规审查和批准普通农村建房56户,大力开展全覆盖农房排查,录入农房系统4812(栋)、完善257户农用设施用地的备案手续,累计排查出农村C\D级危房108户,向上级部门争取危房改造资金11户,开展自然资源专项巡查10余次,共查处违法用地4起,完成合力德天力加气砼砖厂47亩土地的征拆任务,协助相关部门完成了共和村采石场生态修复,辖区国土资源得到进一步有力保障。
二、2022年工作安排和打算
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成都都市圈副中心、成眉同城率先突破区和 “中强”核心增长极的总体目标,坚持新发展理念,注重保障民生,聚焦生态环保,蓄力乡村振兴,巩固扶贫成果,抢抓机遇,主动担当,持续构建特色产业提档升级新局面,加快实现农旅抱团融合,强力推进“美丽黄丰”建设,努力打造柑橘产业强、乡村旅游旺、生态环境美的农旅强镇。
(一)全面提升城乡环境品质
一是严格贯彻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全力抓好河长制、路长制工作,持续提高对路边、房边、河边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强力消除脏乱差现象,继续扩大农村垃圾分类工作覆盖面及覆盖效果。二是不断深化拆建并行。加大禁违拆违力度,重拳整治违章搭建行为,妥善解决民生利益相关问题。不断完善门前三包制、家禽禁养制,持续巩固省级卫生镇创建成果。三是抓好生态保护。全力推进辖区畜禽养殖业生态化改造,规划建设种养循环站,构建辖区种养殖产业“环保大循环”,继续提升场镇污水管网和农村生活污水工程,加强镇域生态资源管理及保护力度,做好辖区各道路沿线绿化补植工作,进一步提升镇域环境品质。
(二)全面推进民生追赶跨域
一是加快推进全镇乡村旅游大环线等农村道路建设改造,全力打通主要村组“断头路”,扩宽主要村组道路。逐步建成集观光、旅游、生产功能为一体道路环线,进一步促进全镇一三产业深度融合。二是着力推进水利兴修及田间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对全镇文体事业发展投入力度。逐步对全镇辖区内重要山坪塘、沟渠进行维修改造、堡坎浆砌、断面硬化,提升水利基础设施实用性,提高抗自然风险能力;规划建设黄丰镇文体公园,配套完善多种文体设施,进一步丰富辖区群众茶余生活。三是优化便民服务体系。积极对上协调,持续改造新丰社区、共和村、双塘村村级阵地,试点推广便民工作“一站式”受办模式,辖区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事业、防灾减灾能力、社会应急体系实现进一步协调发展。
(三)全面深化厚植产业优势
一是依托丰华社区产业服务中心,深入挖掘辖区内柑橘文化资源,大力发展黄丰生态农旅产业,树强黄丰柑橘品牌;逐步建成全镇旅游环线、沿河绿道,形成产业观光旅游线路闭环,创建市级柑橘种植园区,试点引进吃、住、行、娱、管等行业主体,将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体验农业融入乡村旅游全产业链,极大实现全镇一三产深度融合,经济社会发展得到进一步跨越发展。二是努力再争取实施一批支农建设项目,着力解决灌溉排水沟渠、农田平整、田间道路修建问题,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农田利用率;大力发展科技兴农,切实用好农家书屋、技术下乡等措施,加大农业科教力度,以科技促进农业发展。三是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上,辖区各村(社区)再争创一批示范。进一步筑牢全镇乡村振兴工作底板,各村(社区)综合发展水平得到切实提升。
(四)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加快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体系,持续深化完善镇、村(社区)、小组组三级调解及法律顾问驻点化解模式,持续扩大“两个平台”(即“雪亮工程”、“慧眼工程”)建设覆盖面,加强开展社会矛盾排查预警、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重点领域工作,构筑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持续大力推行德治建设,重塑乡村社会规范,补齐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乡村治理短板,全面提升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水平。
眉山市彭山区黄丰镇人民政府
2021年11月15日
主办单位:眉山市彭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协办单位:各镇(街道)、区级各部门
网站维护技术联系电话:028-376035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37603556
网站标识码5114220003 蜀ICP备19026839号-1 川公网安备51142202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