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彭山区认真贯彻《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18〕60号),深入推进创新驱动战略,以构建现代创新体系为统揽,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科技成果转化明显加快,科技服务职能明显提升,取得了一定成绩,较好地完成了各项责任目标。现将一年来创新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组织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0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项。向上争取项目资金255万元。技术合同交易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920万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速28.4%,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家。完成专利申请435件,其中发明315件,发明专利保有量165件。通过国家知识强县工程试点区建设验收。四川国润新材料有限公司获得2017年四川省专利奖一等奖(全省仅有三个、眉山市唯一)。鼓励企业建立了“产学研”联盟7家。培育市级科技型农业经营主体3个。组织实施省级科技扶贫项目1个。建设省级科技扶贫产业示范基地1个。指导全区7支科技特派员开展好科技下乡和技术服务工作。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注重科技投入,全力推动产业创新提升。
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出台了《眉山市彭山区企业做大做强扶持政策(2018修订版)眉彭委办[2018]58号》和《眉山市彭山区重点工业企业“小巨人”培育方案(2018-2020)眉彭委办[2018]57号》。对新获创新型试点企业、知识产权试点企业、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知识产权试点等称号的企业,国家级给予企业50万元奖励,省级给予企业10万元奖励;对新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称号怕给予10万元奖励。对新创建产学研、联合实验室的企业,给予3万元奖励;对新创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专家服务基地等机构的企业,给予20万元奖励;对新创建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给予50万元奖励,对开展技术研发获得发明专利授权,并投入生产应用的企业,每项发明专利给予2万元奖励。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实施专利资助。发明专利申请每项1000元,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每项500元。
(二)注重创新主体培育工程,推动产业升级。
一是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全区共筛选31家科技企业进入省市区各级高新技术后备企业库,2018年新申报3家,目前全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9家。二是狠抓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工作。新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市级备案23家,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三是发明专利数量不断增多。建立了彭山区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将率先在全省采用“政府搭台、服务机构唱戏、企业深度配合、创新创业者参与”的四方共赢模式,深入彭山每一家企业,为全区乃至全市的企业、机构和个人提供知识产权培训、申请、运用、保护、贯标、融资等一条龙服务。全区80%以上的规模企业拥有了自己的核心专利。2018年我区新增专利申请量达到435件,其中发明315件。四是通过了国家知识强县工程试点区建设验收。
(三)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一是搭建了创新创业平台。先后创建了省级科技创业孵化器1家(眉山市三人行创业服务有限公司)、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三人行众创空间)、彭山区甲骨文创新创业孵化器、彭山区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等4个创新创业平台。二是组建了17个创新创业联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三是探索开展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制定《区专利权质押贷款试点工作方案》,选择2-3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好的创业企业中进行试点,发挥专利权的融资功能,拓宽创新创业主体融资渠道,为创业主体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持。四是实施了专利转化行动,鼓励发明创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对实施专利转化为生产的企业,对每项专利,区政府给予2万元补助,并优先申报科技项目。五是举办了“创业就业,振兴乡村”——2018年“曜诚杯”创业项目路演赛,筹集创新创业资金1200万元。六是整合电信、移动资源,开展了大数据信息化建设工作,全面建设智慧彭山。目前,已开发出15个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
(四)培育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我区拥有大学1所,中等专业学校1所,普通中学23所,职业中学1所,博士后流动站一个。一是制定人才管理政策。我区人才工作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点、线、面”发展目标,深入推进“人才兴区”战略,制定了《关于印发眉山市彭山区八个人才培育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区级领导联系人才和重大项目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建立了人才工作联络员队伍。二是扩大科技人才交流与合作。与省内外20多所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和稳定的合作关系,聚集了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建立了专家库。现有博士38名,硕士98名,拥有中级技术职称600名,高级技术职称230名;引进城建、交通、规划等领域急需的紧缺人才16名,引进留学回国人才5名,扶持培养了一批学术带头人和科技创新人才。目前,我区已拥有一支素质较高、门类较全、人数达9800人的科技人才队伍,涌现出了“眉山市第二届杰出人才贡献奖”1人,“眉山市全民创业优秀人才示范岗”23人,“眉山市企业科技创新团队”2个,“眉山市农村领军人才”3人,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团队行动计划,选派30名科技特派员,组建7支创业服务团队服务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积极与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开展“校地共建”,探索地方人才、高校人才培养新路子,扎实开展了“村级乡土人才协会”试点工作,为农村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搭建了有效平台,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舆论氛围。
(五)注重多元化服务,优化创新发展生态环境。
一是加强政策培训力度。以组织开展“创新大行动,政策进基层”活动为契机,多次邀请省、市专家到我区宣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三大政策、专利申报及小微企业发明专利奖励办法等政策,培训人数累计300余人,现场解答问题、发放科技政策宣传册。另外,组织企业家参加眉山市科技局开展的培训三次,培训人数150余人,提高了企业利用政策信息的能力,营造了推动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二是组团观摩。为增强创新氛围,提高创新意识,组织广大科技干部和企业代表到绵阳科博会参观学习,明确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多次组织高新技术企业家相互进行实地观摩学习,引导企业统筹利用创新资源,增强企业之间合作意向;三是调研走访。坚持每月深入全区各个企业,进行实地走访,发放宣传页、科技服务手册等资料进行政策宣传,引导科技型中小型企业备案,培育挖掘高新技术企业,助推企业科技创新;四是举办宣传活动。以“三下乡”、“4.26”科技宣传周等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专利宣传活动,在全区营造了尊重知识,崇尚科学,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开展服务企业和入企大走访活动,印制市区科技政策1500份,深入100余家规上企业,面对面宣讲,并通过QQ群、微信群等方式对企业进行政策宣传,累计发放各类科普书籍2800余册,宣传资料3000余份。
(六)实施科技扶贫,推动群众脱贫致富。
一是进一步抓好区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团队及专家大院工作,夯实扶贫工作服务力量;二是大力开展彭山区农村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助推我区扶贫产业的发展;三是加快科技致富人带头人(特别是贫困村)培养,引领贫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通过科技致富人带头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让其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四是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实施科技项目,带动产业发展。今年我局成功申报省级科技扶贫项目1个(黑樱桃引进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扶贫资金20万元,带活了一方经济发展,带动了一批群众脱贫致富,提高了扶贫的精准度;五是进一步推进科技脱贫示范村、扶贫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三、存在问题
一是对科技法规的学习和宣传还不够深入,对科技工作的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全社会科技创新意识仍有待提高,大部分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仍然偏低;三是科技投入不足,多元化投资机制还没有形成;四是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匮乏,还没有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团队。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科技事业的发展,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努力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
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实行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并重,推动产学研联合。
(二)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抓好专利开发和成果转化。
加大专利申请的资助力度,鼓励发明创造,制定优惠政策,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企业和品牌。
2019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