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三五”期间我区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十三五”期间,我区数字经济的发展,主要围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四大主导产业,以天府新区青龙区域、成眉新能源、新材料园区为核心,在产业、规划、交通等建设上无缝对接成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带、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电子商务产业示范区、农村电商已覆盖40多个行政村,被评为“四川县域电子商务十佳区县”。
(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我区紧紧围绕构筑市域高效网络体系,推进光纤宽带网络的升级和改造,加强全区通信管理、通信基站、机房等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构建了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截至目前,我区电信、移动、联通宽带光纤网络、4G网络已覆盖全区,共建4G基站1049个,5G基站5个,建设宽带端口5.5万,投入信息化建设资金5.2亿元。出口带宽由过去的4G达到了现在的200G,4G手机用户达13.3万人,5G通信技术已在城区布点,拟于2020年底在城区推广应用。二是电子政务外网已全面开通,各乡镇、各部门与省、市级电子政务外网实现了互联互通。三是在云平台搭建和使用方面,与华为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共享华为云服务和云资源,确保实现大数据平台的共建共享。
(二)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我区数字经济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业、高端装备制造、锂电池产业、互联网电商批发零售、影视、网吧服务、固定、移动和其它电信服务及有线广播电视传输服务等科目。据初步统计,我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达67.59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业3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产值为15亿元,锂电池产业4亿元,互联网批发零售43亿元,固定、移动和其它电信服务2.4亿元,有线广播电视传输服务0.19亿元。
(三)大数据信息化建设项目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我区共组织实施大数据建设项目30项,总投入4800多万元,已完成建设项目11项,分别是:眉山市彭山区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眉山市彭山区融媒体中心建设、孝心帮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眉山市彭山区委中心工作落实与监督系统,眉山市纪委两个责任落实与党员干部纪律作风监督平台,眉山市彭山区人民法院法庭及诉讼服务软硬件建设项目,彭山区组织部彭山党员e支部APP,眉山市彭山中医院数字化医院建设项目,眉山市民政局陵园(公墓)信息系统,眉山市彭山区民政局信息动态公示平台,眉山市彭山区卫计委互联网惠民资金大数据监督系统。其中:互联网惠民资金大数据监督系统、两个责任落实与党员干部纪律作风监督系统、区委中心工作落实与监督系统等3个项目迁移到市大数据中心。2019年,彭山区中医院“数字化医院建设项目”和四川省微壹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孝心帮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入选四川省2019年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项目,代表我区参加2019年在成都举办的中国大数据应用实践高峰论坛会,获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立项支持。
(四)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从“互联网+”入手,加快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积极培育众创、众包、众筹等新模式,创新发展新零售、新电商、新物流等商业模式。一是搭建了苏宁易购、当当网互联网批发零售平台,2019年网上交易额预计达45.6亿元。二是新发展各类电商企业4家,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1080万元。三是眉山市彭山区“三众人行众创空间”正在搭建农村电子商务数据平台,现已完成前期论证和相关协调工作,平台搭建后,将整合我区苏宁易购、当当网及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商会、协会等涉农数据资源,形成我区农村电子商务资源数据库,实现共建共享,推动我区农业数字化发展进程。
(五)建立和完善了组织领导和评审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了组织领导机构。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分管常委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科技和数字经济发展余卫斌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二是增设了大数据信息中心专门机构,归属科技和数字经济局(事业),批复编制3个,设专职主任1名(副科级)。
三是建立了项目造价评审、项目监理、项目产品验收、进入眉山市数据库、财政支付五步工作机制。聘请有资质专业评审机构严格对各数字经济发展项目进行审查把关。四是经费保障。区财政每年将数字发展经费列入预算,截至目前,财政已投入数字发展资金3500万元。
二、“十三五”期间我区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区数字经济发展已经具备一定基础,但离高质量发展和融入成瀹双层经济圈开放发展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在基础、资源、支撑、安全等方面还存不足。
1、信息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信息基础设施投集约化建设、纲络化升级、智能化改造有待进一步提升,农村光纤宽带建设不够,有的地方通信质量不高,效果不好。
2、数据资源整合和数据共享能力不强。各部门各自实施大数据项目,追求硬件设施投资,轻视数据资源的整合。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共享不顺,有价值的公共信息资源和商业数据开放程度低。
3、高端要素支撑不足。数字经济人才、技术和发展资金等高端要素支撑不足,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很难在区县企业推广使用。
4、企业对两化融合发展的意识不强,认识不足。用数字经济改造和升级传统产业的动力不足。
5、数字安全体尚未健全。数据主体责权的边界不够明确,个人隐私安全保护意识不够,数据安全法治意识不强。研发能力不足。
三、“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
(一)发展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眉山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9-2023)为指导,以成眉同城化发展为引领,抢抓融入成瀹双层发展经济圈机遇,全面落实区委“132”战略部署。进一步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据聚集与开放共享,加大智慧城市建设力度,探索以政府数据开放为基础、行业应用、产业主体培育为抓手的产业市场化体统。在工业方面,培育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快两化融合发展力度。以国家级海峡两岸合作区、彭山产业新城为核心,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与我区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设备制造产业、先进材料和能源产业等核心数字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以数据为核心资源的新经济形态的形成和发展。在农业方面,推进农业数字化应用,创新农业农村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都市近郊型现化农业,依托农产品电子商务、科技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农业协会、商会等,打造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平台。“十四五期间”,全区数字经济产业产值达到70亿以上。
(二)发展目标
1、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到2025年,新建5G基站2000个,4G和5G技术融合发展,新一宽带无线移动通讯网覆盖率不断提高,光纤宽带、无线宽带网、物联网在全区深度覆盖,城市基础设施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改造不断提升。
2、两化融合发展方面。推进数字产业化。重点实施4G提升+5G网络创新工程,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引导数字化服务商提供云平台和云服务,大力实施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推进产业数字化。推动互联网+实体经济创新发展,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引进和培育一批数字经济试点示范企业。工业方面,加快数字经济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农业方面,围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搭建农村电商平台,大力推广农村电子商务技术,推动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
3、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到2025年,全区数字经济产值达到70亿元。其中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大数据核心产业产值达到2亿元,电子信息产业达到60亿元,其他数字产业产值达到8亿元。引进和发展一批数字经济企业,开展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示范,试点示范企业产值达到10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6%以上,数字经济占GDP的经重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4、数字经济人才培育方面。培育和引进数字高层次人才30人,引进城建、交通、规划等领域急需的数字紧缺人才16名,引进留学回国人才5名,扶持培养一批学术带头人和科技创新人才。
(三)发展重点
1、建设彭山数字产业先行区。工业方面,以国家级海峡两岸合作区为核心,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电子商务等关联产业,以彭山产业新城为核心,加强工业大数据应用,研发高端装备核心软件和智能服务平台。农业方面,推进农业数字化应用,创新农业农村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都市近郊型现化农业,依托农产品电子商务、科技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农业协会、商会等,打造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平台。
2、大力实施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实施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推动数字产业化。建成宽带、广泛、融合、安全的信息基础设施,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年实施各类智慧城市建设项目10项,推动城市、教育、医疗、交通、文旅、就业、扶贫、养老、公共安全和乡村服务等应用场景数字化转型,实现惠民服务无处不在,在线政府透明高效、城市治理精细精准、信息经济融合创新、安全体系自主可控、信用管理全国联网。
3、发展大数据产业。加大大数据、云计算关键技术研发、大数据基础、硬件软件开发,大数据服务平台和大数据应用等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在大数据基础服务方面,重点开展云平台搭建、数据存储、APP开发等服务。在大数据应用方面,鼓励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及企事业单位,开展网络大数据采集分析应用,加强互联网范围内金融、科技、文化等信息采集,汇聚社会动态、舆情民意等数据。重点开展商务大数据、能源大数据、金融大数据、交通物流和旅游大数据研发和应用。
4、促进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创新发展。利用大数据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研究推动大数据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是、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产业链各环节中的应用。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企业上云上平台,快速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选择2—3户企业开展大数据应用项目试点。创新大数据在我区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中的应用,促进我区支柱产业的发展。
5、创新农业数字化发展新模式。实施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推进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中的集成应用。深化“大数据”+农业应用。发展以精准农业、农村电商为代表的农业融合新形态,大力发展智慧农业。
构建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涵盖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和农村环境整治等环节,集合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和网络,为农业、农民生产生活提供综合、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依托“味在眉山,香飘世界”行动,发展都市现代绿色产业,做强做大我区葡萄、柑桔等特色农业优势产业。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建立涵盖农业耕地、林地、水利设施、水资源、农业设施设备、新型经营主体、农业劳动力、金融资本等资源要素的大数据监测体系,为政府、企业、农户提供农业资源数据查询服务。
完善农村电商体系。建立与市级平台联动的乡村电商平台,培育农村电商市主体,鼓励和支持农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村专业合作社与电商平台合作,健全农村电商物流体系,做强做大线上销售,完善农产品供销产业链。
推动农业大数据应用。加快农业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共享。推进农业产销信息快速传递、综合管理、监测预警、实时发布,实现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及数据可视化。及时掌握农业发展动态。开展大数据在农村扶贫攻坚上的应用。
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升级信息基础设施,扩大农村信息接入范围,促进光纤网络广泛覆盖。依托雪亮工程,对乡村重要路口、街道、场所进行实时监控,推动美丽乡村治安防控网络体系建设。整合各类涉农信息资源,解决农业产供销问题。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展废气、污水、固体垃圾等综合处理,强化农业与旅游、文化、科技、养生等产业融合,形成生产基地、科技加工、农旅融合、休闲康养等相互支撑的产业链条。
6、大力引进和培育数字经济人才。大力实施“百千万”优才工程,全面落实“1+N”人才政策,抢抓成瀹双层经济圈发展新机遇,与省内外20多所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和稳定的合作关系,引进和培育各类科技创新型人才和数字经济人才,建立专家库。强化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定岗培训力度。引导和支持企业建立大数据培训和实习基础地,在企业推行首席数据官制度。“十四五”期间,拟培育和引进数字高层次人才30人,引进城建、交通、规划等领域急需的数字紧缺人才20名,引进留学回国人才5名,扶持培养一批学术带头人和科技创新型数字人才。
7、实施一批大数据重点项目。围绕我区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制造支柱产业发展,以和晟达电子、晶瑞电子、东进电子主,实施光电显业、半导体电子产业化生产项目;以能投川化、拓利科技为主,实施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化项目;以国润新材料、吉瑞德、创能新材料为主,实施锂电池新能源项目;以格力电工、四川珂玛、龙腾铁路器材、曜诚探伤为主,实施高端设备制造项目;以青龙物流园、当当网、苏宁易购为主,实施现代物流产业项目。
眉山市彭山区科技和数字经济发展局
主办单位:眉山市彭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协办单位:各镇(街道)、区级各部门
网站维护技术联系电话:028-376035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37603556
网站标识码5114220003 蜀ICP备19026839号-1 川公网安备51142202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