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湖四海”是彭山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提升城市品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传承长寿文化、顺应“千湖之城”战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利用现有地形地貌,成功打造的千亩湿地公园。为了解湿地公园的治水效果,2017年2月13日,我区环境监测站对“五湖四海”湿地公园的进水口处、长海与滨海交界处、出水口处水质进行了采样分析。
监测数据显示,“五湖四海”进水水质属于地表水IV类,经过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净化作用,其出水水质达到III类水质标准,其中氨氮、总磷两项影响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指标更是达到地表水II类标准,水质净化率最大达到67%。
“五湖四海”是由具有各种透水性的基质(如土壤、砂、砾石)、适于在厌氧基质中生长的植物(如芦苇等)、水体(在基质表面上或下流动的水)、无脊椎或脊椎动物、好氧或厌氧微生物种群五个部分组成的综合生态系统。当水体流过时,经沙石、土壤过滤以及植物根际的多种微生物活动,使水质得到净化。经过“五湖四海”的生态净化作用,出水口水质整体都得到明显改善。
湿地公园是国家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建设湿地公园,既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又有利于充分发挥湿地多种功能效益,达到保护生态系统、改善环境质量的目标。从我区“五湖四海”的生态治水实际效果可以看出,湿地公园对改善区域生态状况,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