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村(社区):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和各级政府加强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大力加强公众安全教育,提升全社会整体安全水平,为推动辖区安全生产工作奠定良好的舆论基础,根据区安委办《关于印发<安全宣传“五进”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眉彭安办〔2020〕23号)要求,街道决定在辖区开展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活动,现将《安全宣传“五进”工作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眉山市彭山区人民政府凤鸣街道办事处
2020年7月24日
安全宣传“五进”工作实施方案
为扎实推进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以下统称“五进”),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大力加强公众安全教育,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整体安全水平,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压实安全责任,完善公民安全教育体系,坚持社会共治,拓展人民群众参与公共安全治理的有效途径,加强公益宣传,普及安全知识,培育安全文化,从安全价值、安全伦理、安全认同、安全意愿、安全意识、安全知识与安全技能等方面,以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为抓手,扎实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工作,引导公众强化风险防范、安全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实现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职工安全技能提升、学生安全知识提高、群众安全意识增强,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努力提高社会参与能力、全民安全素质和社会整体安全水平。
二、宣传重点
各村(社区)要充分认识安全宣传“五进”工作在服务社会安全发展、提升社会安全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坚持平战结合的工作机制,重点做好安全发展理念的宣传教育,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重点做好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形势任务的宣传教育,引导社会各方科学理性认识灾害事故,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重点做好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等工作举措的宣传教育,推进工作理念、制度机制、方法手段创新运用,强化社会安全自觉,深化社会共治理念;重点做好相关法规制度标准、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的宣传教育,宣传党委政府、监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企业和从业人员落实安全责任以及安全权利、义务,提高安全法治意识、法治水平和法治素养;重点做好公共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普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风险防范、隐患排查、应急处置和自救互救等安全常识,营造良好安全舆论氛围,夯实社会安全基础。
三、推进措施
根据区安委办《安全宣传“五进”工作实施方案》要求,街道重点组织开展安全宣传进社区活动,江渔村、金烛村按要求做好安全宣传工作。
各村(社区)要发挥辖区内医院、学校、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应急力量、社区安全网格员在安全宣传中的作用,推动建立社区安全宣传教育制度体系;推动建设一批灾害事故科普宣教和安全体验基地,丰富应急避难场所内容和设施功能,将安全元素充分融入社区公园、广场等;建立社区专兼职安全宣传员制度,从社区居委会、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等,选取熟悉社区和居民状况的人员,担任安全宣传员、监督员,鼓励社区党员、退休职工、教师等加入安全宣传志愿者队伍;利用社区报墙、LED屏、宣传栏、短信等载体,定期开展安全宣传教育、火灾、地震等群众性应急演练以及以安全为主题的消夏晚会、社区演出等,普及居民用火、用电、用气、消防及急救与逃生等日常安全知识,提高社区居民安全生产的参与度和自救互救能力。策划创作寓教于乐、通俗易懂的安全微视频、公益广告投放到户外电子屏、社区微信群、宣传栏等,浓厚安全氛围。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村(社区)要充分认识“五进”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措施,科学制定有针对性的具体工作计划,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统筹开展好本辖区“五进”活动,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行动。
(二)突出重点,创新形式。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安全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推进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渠道载体创新运用和实践推广,深入企业、小区、学校、农村、家庭,面向企业职工、学生、村(居)民普及安全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把有意义的工作做得更有意思。
(三)强化督查,确保实效。各村(社区)在开展“五进”活动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全面掌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整改。
请各村(社区)9月25日前报送阶段性总结和活动成果图片,11月25日前报送活动总结和活动图片资料,所有材料报送至社会综合治理办公室。
主办单位:眉山市彭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协办单位:各镇(街道)、区级各部门
网站维护技术联系电话:028-376035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37603556
网站标识码5114220003 蜀ICP备19026839号-1 川公网安备51142202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