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彭山 > 历史文化

文化

彭山是全国唯一一个经多学科专家论证的“中国长寿之乡”,也是流传千古的《陈情表》“孝”文化的发祥地,素以“忠孝之地”、“长寿之乡”著称。彭山人文精品中,商彭祖寿甲天下,汉张纲忠颂千秋,晋李密孝闻华夏。彭祖长寿养生文化,历经3000多年的积淀,被现代科学证明它是内涵丰富、自成体系、独一无二的长寿养生之道,被视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东方养生智慧。

【忠孝文化】彭山自古被称之为“忠孝之地”,忠孝传统生生不息,其渊源就是张纲秉笔尽忠,李密陈情尽孝。武阳时期,彭山忠孝文化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原因。当时,彭山处于水路交通要塞,迁徙流动人口众多,人口结构繁杂,民众希冀和睦善处,当政者也希望地方稳定和谐,因此大力倡导,形成了宽容豁达、以和为贵、尊老敬老、邻里和睦、亲朋友爱的社会风尚;另一方面,恰逢张纲、李密等具有感召力的文人贤达引领教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天时地利人和”的社会环境,“忠孝文化”的发展,有了丰富的环境氛围和坚实的发展基础。至今,以张纲为代表的杀身成仁,一心为国的精忠报国文化;以李密为代表的至善至孝的孝亲文化,在武阳大地广为传承传扬。

【茶肆文化】指的是武阳茶肆文化,世界最早的茶叶交易市场,位于江口桥楼子与横街子一带。早在西汉宣帝时(公元前73—49年),资中王褒在所写《僮约》中就有“武阳买茶,扬氏担荷”的记载。古时武阳不仅产茶,而且茶叶很有名,在《华阳国志》中就有“武阳产名茶”的记载。被后人誉为茶圣的陆羽,在他的《茶经》中,也盛赞武阳名茶。由此可以证明,武阳早在西周就已是我国的名茶产地,日久天长,茶肆文化也应运而生,武阳茶肆,靠着江口码头,日夜茶叶装卸,交通繁忙,武阳茶肆广布下,喝茶之风,千年未断,至今,彭山的大街小巷,茶馆的身影无处不在,谈生意、聚会、消磨时光,茶馆仍是首选,武阳茶文化传承发展为当今彭山的大众消费文化。

【崖墓文化】由于江口一带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是风水学所称的风水宝地,江口码头众多,是水路交通的枢纽,人口密集,加之汉代巴蜀地区流行崖葬的习俗,江口崖墓群应运而生。江口崖墓群以江口镇梅花村为中心,辐射面积达30.4平方公里,现存崖墓5000多座,主要有6种类型,船形室墓、竖井横室墓、岩式与砖室结合墓。天井墓、异形墓和单双室与三室墓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出土文物众多,其中,1972年在江口崖墓出土的,高达1.44米的摇钱树,是我国汉崖墓出土的一棵造型最大、铸工最精、图饰最丰富的摇钱树,被定为国家特级文物;1941年由“川康古迹考察团”在眉山市彭山区江口汉崖古墓群发掘的石男女拥抱像石雕,被郭沫若先生称为“天下第一吻”,目前展陈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遗址文化】指的是江口明末战场遗址(江口沉银遗址)。江口明末古战场遗址荣获“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8年度四川十大历史文化地标”“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清代以来的文献中,多记载明末大西军领袖张献忠曾沉银于此,民间亦有“石龙对石虎,银子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的传说。自20世纪20年代起,遗址所在的岷江河道内陆续发现有文物出水,2016年国家文物局批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眉山市彭山区文研所联合对江口沉银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内水考古项目,目前已完成五期考古,出水文物7.3万余件,种类以金、银、铜、铁等金属材质为主。其中包括张献忠大西国的金封册、铸造的“西王赏功”金币、蜀王金宝及币范、蜀世子宝、“西王赏功”银币、“大顺通宝”铜币等。

考古发掘确认江口沉银遗址为张献忠沉银地点,遗址的形成可能与文献中记载的大西军领袖张献忠与明代参将杨展“江口之战”这一历史事件直接相关,为我们解决有关张献忠的诸多历史传说提供了科学依据,为研究张献忠大西军征战历史、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同时对认识明代中晚期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物质文化乃至明末清初以来的社会历史走向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办单位:眉山市彭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协办单位:各镇(街道)、区级各部门

网站维护技术联系电话:028-376035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37603556

网站标识码5114220003  蜀ICP备19026839号-1  川公网安备51142202000001

本页面执行时间为0.0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