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彭山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1-10-21     发文机构:彭山区人民政府

在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熊 念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7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

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全区GDP完成134.1亿元,增长8.7%,全市第1;三产增加值完成39.70亿元,增长9.5%,全市第2;一产增加值完成13.69亿元,增长3.9%,全市第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2%,全市第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7.3亿元,增长14.1%,全市第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5.12亿元,增长13.3%,全市第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9364元,增长8.8%,全市第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5405元,增长9.6%,全市第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8.39亿元,增长13.0%,全市第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73‰以内;城镇化率提高2.09个百分点。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良好,并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一)三次产业协同发力。

1.工业经济转型发展。106户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66.3亿元,同比增长13.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2%,高于全市0.2个百分点。主导产业贡献突出,全区“4+2”产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99.5亿元,占全区工业比重达到了82%,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76.6亿元,占全区工业比重达到了21%,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企业培育成效明显,13户小巨人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9亿元,同比增长44%,新入规企业9户,新增产值26.4亿元,拉动全区产值增长7.2个百分点,新培育科技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95户。

2.第三产业提速发展。三产项目有新进展,天成云盟国际健康养生养老文化城项目快速启动,复地·黄龙溪谷、恒大·金碧天下、双凤湖国际生态旅游养老休闲度假城等项目推进有序。乡村旅游发展有新思路,确定了“一园两翼”乡村旅游发展产业格局,整合各类资金助推重点区域产业和基础设施发展,农业生态主题旅游度假区已初具雏形。

3.农业生产巩固发展。农村改革成绩喜人,抢抓农村改革试验区机遇,创新土地流转“四步机制、三方受益”机制入编农业部推出的全国首批农村改革案例,累计集中流转土地14万亩,流转率高达58%。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推进有力,结合养生养老元素,打造寿乡农产品品牌,引入农业嘉年华主题农庄等农旅实体10个以上。

(二)项目投资持续增长。

投资拉动作用明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7.29亿元,增长14.1%,其中民间投资完成122.5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3.9%。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全年共施项目219个,其中天成云盟、中法农业进入“全省百强重点项目”(全市3个),工业大道、太和大道等“千亿交通大会战”项目相继开工,陶氏化学、苏宁电商运营中心等一大批产业项目竣工,中医医院、新一中等民生事业项目的相继开工建设,为全区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三)外向型发展实现突破。

招强引优成果显著,全年有效签约项目14个,其中“555”类企业项目4个,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34.97亿元。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成绩斐然,争取中央、省补助资金项目438个,共计11.02亿元,同比增长18.5%。天府新区建设有力提升,积极抢抓天府新区建设机遇,天府新区片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333亿元,占全区的90.9%,固定资产投资实现88亿元,占全区的38.7%,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79.3亿元,占全区的58.8%。

(四)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

重点交通项目稳步推进,成昆铁路彭山段已具备运营条件,滨江大道彭山段、岷东大道至黄龙溪段已建成通车。城镇基础设施更具品质,共投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1亿元,完成十里樱花长廊、高速路出口迎宾大道等5条景观大道建设,城市道路黑化率达95%以上,“百园之市”强力推进,城区建成公园9个,已建“一镇一园”公园11个。

(五)民生事业改善成效明显。

扶贫攻坚成绩显著,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4067户11788人脱贫,30个市级贫困村、5个区级贫困村摘帽,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06人,超目标任务20%。就业水平持续提高,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完善创业孵化园和创业中心,全区新增城镇就业4519人。教育事业稳步发展,职高已完成整体搬迁,城南小学已完成主体工程,新增3所市级示范幼儿园,学前毛入园率达91%以上。卫生事业全面进步,在全省率先提出药占比一票否决制,在全市率先完成了基层卫生系统集成使用并在全市做经验交流。科技创新深入推进,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50亿元。

(六)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扎实。

实施水、气、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略”,对9条小流域实施“河长制”,,迎难而上持续开展“减排、抑尘、压煤、治车、控秸”工作,全年累计削减二氧化硫431.8吨、氮氧化物105.99吨。全面完成“绿海明珠”建设目标,城乡绿化覆盖率达到50%。

二、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发展总体要求:认真践行中央“五大发展理念”、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市委“两个率先目标”和区委“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品质发展”思路,坚定“两个方向”,坚守“三大铁律”,抢抓“四大机遇”,推进“四城建设”,继续保持全省经济发展先进区县行列,奋力建设天府新区增长极!

主要工作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56亿元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6%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38亿元以上;民营经济值增加值增长9.5%以上;城镇化率提高1.8个百分点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保二争一。

三、2017年主要工作举措

(一)突出重点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后劲。

深入推进“项目年”工作,加快推进5个省重点项目,19个市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确保省、市、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3.8亿元以上,力促格力二期、福尔斯特等重大工业项目开工建设,推进思念食品、西金电器等技改项目建成投运。促进开竣工项目,抓好天成云盟、陶氏化学等35个续建项目和甲骨文天府新区创新创业实训基地等61个新开工项目,推动中明新能、新一中等项目竣工,全年竣工项目不少于26个。提升招引品质,围绕产业链招商,力争全年新签约10亿元或者世界500强项目不少于4个,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0个。抓好对上争取,积极对接国家和省市“十三五”规划,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更大额度的支持,全年确保向上争取资金13亿元。

(二)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突破发展瓶颈。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做强工业,加快推进精细化工、农副产品加工、材料、机械电子及新能源、智能制造“4+2”产业集群发展,推动产业由低端向中高端发展,加大“小巨人”培育力度。力争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10亿元、工业投资98亿元,新培育规模企业8户。做大三产,重点抓好仓储物流、房地产业、康养产业、餐饮休闲娱乐产业、乡村旅游五大产业,加快三产项目集聚,提高旅游影响力,推动旅游提档升级。做优一产,加快发展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深化农村改革,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助推一产发展。

(三)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增强发展动能。

建立健全全区推进供给侧改革工作机制,推动“1+5”改革方案落地,全面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狠抓闲置资产盘活,力争全年盘活闲置企业3户,解决半停产及停产僵尸企业。化解房地产库存,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继续推行棚改货币化安置,力争全区商品房供求失衡逐步缓解,库存量回归合理水平。深化投融资改革,加大直接融资力度,力争实现全年直接融资8亿元。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全年要素成本降低1亿元以上,企业融资、担保等费用控制在融资成本的3%以内。全力以赴补短板,进一步增加公共产品、服务供给。

(四)切实保障民生事业,提高发展效益。

统筹推进扶贫攻坚,深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全面完成322户925名贫困户搬迁到位。加快民生事业发展,加快区域教育布局调整,完成城南小学新建、新一中和新三中主体工程建设。持续推进区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坚持“文化扬区”,开发利用忠孝文化,推进“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发掘工作,推进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档案馆“五馆”建设。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积极落实各类创业优惠政策,扶持发展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确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五)坚持推进绿色发展,提升发展品质。

筑牢区域生态屏障,持续推进绿海明珠、百园之市、千湖之城建设。力争PM10年均浓度下降5%。促进水环境质量改善,深入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水库污染治理、小流域生态修复“四大工程”,实现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100%。推进节能减排降碳。加强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提高全社会资源产出率。

各位代表,来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责任更加重大,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奋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全面实现本次大会确定的发展目标和“四城建设”而不懈奋斗!

附件:1.彭山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完成情况表

2.彭山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表(草案)

3.名词解释

  

主办单位:眉山市彭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协办单位:各镇(街道)、区级各部门

网站维护技术联系电话:028-376035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37603556

网站标识码5114220003  蜀ICP备19026839号-1  川公网安备51142202000001

本页面执行时间为0.0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