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加快构建“三链同构”产业格局,眉山市彭山区农业农村局、眉山市彭山区财政局联合制定了《支持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对彭山区域内(不含青龙街道、锦江镇)的种养殖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公司、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等经营主体在符合本政策规定的情况下,进行产业扶持。
一、做强“种业芯片”,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一)规模化、机械化杂交水稻制种扶持补贴。对符合种子法相关生产规定且在制种基地内流转耕地开展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至少包含机插、无人机辅助授粉、机械化烘干三个环节)工作,面积在30亩及以上的经营主体发放扶持补贴。补贴标准为:30亩及以上的补贴400元/亩;200亩及以上的补贴500元/亩。
(二)规模化、机械化水稻繁种扶持补贴。对符合种子生产规定且在制种基地内流转耕地开展水稻机械化(至少包含机插、无人机病虫害防治、机械化烘干三个环节)繁种,面积在100亩及以上的经营主体发放扶持补贴。补贴标准为:100亩及以上的补贴200元/亩;500亩及以上的补贴300元/亩。
(三)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奖励补贴。鼓励优势种业企业在我区建设固定的农作物科研育种基地,开展农作物新材料、新品种联合育种攻关,对通过国、省审定的选育品种发放奖励补贴。补贴标准为: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的奖励补贴10万元/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通过省级审定的奖励补贴5万元/个;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的奖励补贴5万元/个;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通过省级审定的奖励补贴2万元/个。
二、加强基地建设,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一)规模种粮。对种植水稻或小麦规模达到3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给予100元/亩的补贴(不与眉彭农〔2023〕45号文件政策同时享受)。对规模化流转并发展粮油作物的经营主体,免收土地流转风险保障金。
(二)水稻品种和技术推广。对购买全区主要推广优质水稻主导品种进行种植3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给予30元/亩的补贴。对购买水稻集中育秧和机耕机插社会化服务的经营主体,分别给予30元/亩和40元/亩的补贴。
(三)稻渔综合种养。支持发展符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发布的《稻渔综合种养通用技术要求》的生产模式,如稻鱼、稻虾、稻鸭鱼等,对发展1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给予500元/亩的补贴。
(四)猕猴桃枝蔓牵引。对开展猕猴桃枝蔓牵引且符合技术标准的经营主体给予1000元/亩的补贴。
三、强化保险金融支持,提升抗风险能力
(一)粮食保险。支持经营主体投保三大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小麦)及杂交水稻制种政策性农业保险,给予总保费100%的补贴;支持稻药园区范围内种植水稻面积在3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投保水稻特色保险,给予总保费65%的补贴。
(二)特色水果保险。支持经营主体投保中央和地方特色水果保险(柚子、柑橘、葡萄、猕猴桃),给予总保费65%的补贴。
(三)生猪保险。支持经营主体投保生猪政策性农业保险,给予总保费80%的补贴;投保生猪出栏价格保险,给予总保费65%的补贴。
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一)激励合作社示范社培育。通过对创建市级以上示范社进行奖补,提高创建积极性,按照国家级2万元、省级1万元,市级0.5万元进行奖补。
(二)强化社会化服务推动力度。对评定为市级以上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主体进行奖补,按照省级5000元、市级3000元。
(三)大力培育职业农民。职业农民参加农业类学历提升的,大专学历按三年制给予每年补贴2000元;大学本科学历按四年制每年补贴3000元;研究生学历按三年制每年补贴4000元。试点期内认定的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每人每年按照个人缴费额的50%给予补贴,年度补贴金额最高不超过1万元;参加医疗保险的,每人每年补贴200元。
五、加大品牌培育力度,提升区域影响力
(一)支持品牌标准化建设。对新取得绿色、有机产品认证的经营主体,分别一次性给予2.5万元、5万元的奖励,同一经营主体取得2个以上绿色认证产品,每增加1个品种奖励2000元。对已取得绿色认证的特色水果经营主体(品种),每3年奖补2万元;对已取得有机认证的特色水果经营主体(品种),连续奖补3年,每年奖补1万元。对取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的经营主体,给予2万元一次性补贴;对取得海关基地备案的经营主体,给予每个品种1.5万元补贴。
(二)支持品牌知名度提升。鼓励经营主体积极参加省内外特色农产品展销会。参加市内展销会的,一次性奖补3000元;参加市外省内展销会的,一次性奖补6000元;参加省外展销会的一次性奖补1万元。
六、加强“农头工尾”,拓展农业产业链条
对利用彭山特色水果(葡萄、柑橘、猕猴桃)进行深加工的经营主体,对其产品研发及生产线投入进行补贴,给予不超过实际总投入的30%的补贴,最高不超过10万元。
本扶持政策自2024年4月1日施行,有效期2年,有效期届满后失效。
主办单位:眉山市彭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协办单位:各镇(街道)、区级各部门
网站维护技术联系电话:028-376035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37603556
网站标识码5114220003 蜀ICP备19026839号-1 川公网安备51142202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