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化 无障碍浏览
政策文件
当前位置: 政府机构 >> 区农业农村局 >> 信息公开 >> 政策文件 >> 正文

眉山市彭山区2023—2024年成都平原优质水稻产业集群项目实施方案

  • 索引号:1495410037/nyncj/2024-00010
  • 发文字号:
  • 发文机构:nyncj
  • 名 称:眉山市彭山区2023—2024年成都平原优质水稻产业集群项目实施方案
  • 公文时效:
  • 发布日期:2024-01-18

一、建设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川“三农”工作特别是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国家乡村振兴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部署,以实现粮食生产保供能力为重点,按照“品种优质化、生产绿色化、经营规模化、服务社会化、数字信息化、营销订单化”的全产业链协同建设思路,以建设产业集群为载体,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推动产业形态由“大”向“强”转变,产业业态由“单一”向“多元”转变,空间布局由“平面分布”向“集群发展”转变,主体关系由“同质竞争”向“合作共赢”转变,进一步促进产业横向跨度相融、纵向立体融合。力争通过3年努力,建成“产业大、基地强、品牌优、融合好”的优质稻生产基地。

二、任务目标

(一)产业发展目标

到2024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4%,气象观测站(场)、病虫害监测场(站)分别达到21个、5个,优质稻面积、产量达到14.3万亩、7.8万吨,适度规模经营比例达到45%以上,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6.6亿元。

(二)主体培育目标

到2024年,新增粮食类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粮食类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数量达到260个,增加20个;社会化服务主体数量达到10个,社会化服务面积达到4万亩,增长20%。

(三)带农增收目标

到2024年,优质水稻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就业人数在3万人,带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万元以上。

三、建设内容

(一)智能育秧中心提升项目

1.建设主体:四川成林寿香稻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2.建设方式:先建后补。

3.建设内容:安装50亩育秧田水肥喷灌系统,购置秧盘运输设备1套,400个秧盘转运托盘,建设150m2种子低温储藏、暗化催芽室及秧田管理控制室。

4.建设地点:公义镇欣荣村(数智水稻示范基地)。

5.资金概算:总投资120万元,项目资金36万元,自筹资金84万元。

(二)大米精深加工项目

1.建设主体:眉山市彭山正兴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2.建设方式:先建后补。

3.建设内容:新建日加工80吨稻谷的大米精深加工生产线1条,包含清理筛、砻谷机、分级筛、去石机、抛光机等配套基础设施设备购置和装修,占地约2000m2

4.建设地点:公义镇欣荣村(稻药园区产业服务中心)

5.资金概算:总投资440万元,项目资金130万元,自筹资金310万元。

(三)数智水稻示范基地烘干能力提升项目

1.建设主体:四川成林寿香稻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2.建设方式:先建后补。

3.建设内容:建设15m高重钢结构烘干房630m2,购置20型循环谷物烘干机8台,安装烘干辅助设备1套、谷物烘干环保设备1套,烘干能源(天然气)工程建设,电力配套设施建设。

4.建设地点:公义镇欣荣村(数智水稻示范基地)。

5.资金概算:总投资400万元,项目资金120万元,自筹资金280万元。

(四)公义镇欣荣村烘干中心项目

1.建设主体:公义镇人民政府。

2.建设方式:由公义镇通过政府采购进行修建,移交给欣荣村集体组织无偿使用。

3.建设内容:场平硬化约4000m2,建设重钢结构烘干房约3000m2、办公用房100m2;购置粮食和中药材两用烘干设备10台、地磅1套、办公设备等;开展能源(天然气)工程建设、电力配套设施建设、绿化建设等。

4.建设地点:公义镇欣荣村

5.资金概算:项目资金300万元。

(五)气象自动站升级改造项目。

1.建设主体:区气象局

2.建设方式:政府采购。

3.建设内容:将黄丰镇新丰社区区域自动站(单要素)升级改造为六要素区域自动站,增加风向、风速、温度、气压、湿度的自动观测;将江口街道彭祖山区域自动站(四要素)升级改造为六要素区域自动站,增加气压、湿度的自动观测。

4.建设地点:黄丰镇新丰社区、江口街道茶场村

5.资金概算:项目资金15万元。

(六)虫情监测体系建设项目。

1.建设主体:区农业农村局

2.建设方式:政府采购。

3.建设内容:在我区主要水稻种植区建设虫情监测站4个,采购、安装太阳能智能虫情测报灯4个、太阳能杀虫灯50台。

4.建设地点:6个镇(街道)范围内的水稻集中种植区域,可根据新恢复耕地种植情况调整。

5.资金概算:项目资金40万元。

(七)高品质“东坡大米”试点攻关项目。

1.建设主体:四川成林寿香稻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2.建设方式:先建后补。

3.建设内容:试点基地土壤检测;生物有机肥(腐质酸)、油菜饼土壤改良200亩,购买200亩优质稻种、安装螟虫性诱捕器、生物农药等;安装水体除磷仪器设备1套,提升种植区域灌溉用水水质。

4.建设地点:公义镇欣荣村。

5.资金概算:总投资68万元,项目资金34万元,自筹资金34万元。

(八)“寿香稻”企业品牌培育项目。

1.建设主体:区农业农村局

2.建设方式:政府采购。

3.建设内容:打造2000亩以上优质大米原材料基地,对“寿香稻”品牌进行包装设计,制作宣传视频,参加推介会并通过电商平台、商超、自媒体等各种形式宣传推广。

4.资金概算:总投资47万元,项目资金20万元,自筹资金27万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区、镇、村三级联动协同,成立以区分管领导为组长、区农业农村局、区财政局、区气象局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各镇(街道)分管领导为成员的眉山市彭山区成都平原优质水稻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工作专班,加强统筹协作,明确责任分工,强化推进措施,确保集群建设的各项内容任务落到实处。

(二)强化政策支持

按照市、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的相关政策文件要求,整合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高标准农田、农机装备等项目资金投入。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贷款贴息等方式,探索建立农业投资公司,引导和集聚信贷资金、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入,全力推进成都优质水稻产业集群项目建设。

(三)创新科技支撑

依托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眉山职业技术学院等科研院校和省市区农技推广单位,开展优质水稻集群关键环节技术攻关,实现水稻优质品种培育、标准化生产体系构建、绿色高质高效技术示范推广、农机农艺关键技术突破。加大新型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主体、职业农民和专业骨干队伍的培训培育扶持力度,提高全产业链科技水平,为水稻集群建设提供科技支撑与人才保障,夯实科技支撑,为“天府粮仓”多产粮、产好粮做好科技支撑。

(四)大力宣传引导

利用中央、省、市电视新闻等主流媒体和网络新媒体,以及现场会、观摩会、博览会、交易会、评鉴会、乡村旅游节等,多渠道、多层次宣传,开展水稻“一优两高”生产竞赛、优质稻产品及品牌推介宣传等活动,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大力宣传招商引资、引进人才、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和其他主体参与集群建设,构建成都平原优质水稻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氛围。


主办单位:眉山市彭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协办单位:各镇(街道)、区级各部门

网站维护技术联系电话:028-376035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37603556

网站标识码5114220003  蜀ICP备19026839号-1  川公网安备51142202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