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彭山建设开放发展先行区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攻坚之年,是实施“十三五卫生和计生事业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全区卫生健康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会、区委二届十一次全会、二届四次党代会及全国卫生健康会议精神,牢固树立与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更加主动融入全区“开放发展攻坚年”大局,营造全省最优营商环境,促进全民健康,助推全面小康。全区卫生健康工作者要争当“三不负四要有”干部,坚持解放思想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开创一流,构建彭山卫生健康工作发展新格局。
一、智慧党建助力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头脑,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全系统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干部培训不少于2次。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卫生健康行业新风尚。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优化组织设置、配齐配强党务干部、严格组织生活,充分利用“彭山e支部”智慧党建平台开展党支部日常工作,扎实推进党的建设“三大工程”,全面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加强公立医院领导班子、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建设,突出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和医德医风建设,促进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和业务工作相融互促。巩固深化系统治理和区委第五轮巡察成果,以问题整改落实作为加强全系统行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抓手。积极构建“廉政培训、廉政谈话、廉政党课、廉政警示、廉政宣讲、廉政测试”六廉教育机制。年内组织开展对区中医医院巡察工作。
二、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有新成效。认真落实成眉同城发展理念,当好医疗发展先行兵。全力抓好省人民医院托管区人民医院落实工作,建立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和专科联盟,快速提升彭山区医疗服务品质,推动彭山区域医共体建设纵深发展。稳妥推进机构改革相关工作,统筹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城区医疗机构、资源优化布局调整。探索建立多方筹资机制和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基本公共卫生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分级诊疗制度落地、落实。持续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人、财、物保障力度。开通区乡远程诊疗,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和住院诊疗量均增长5%以上。全区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增长率严格控制在合理区间。优化药物供应保障体系,坚持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行药品采购“两票制”,坚持药占比一票否决制度,药品(不含中药饮片)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公立医院30%以下,中心卫生院35%以下,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0%以下。持续推动基层医疗机构规范化、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能力,持续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建立完善综合监管制度,与省市同步启动“三医”监管,加强对医疗机构日常综合监管、医务人员持续累计考评和医疗行为动态实时监控,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三、持续改善医疗服务品质有新提升。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力以赴推进区中医医院迁建、区人民医院综合楼项目建设,确保在2019年竣工并投入使用。区人民医院新增住院科室4个,新增大型医疗设备128CT、DSA开展介入治疗、肿瘤治疗技术。推动健康服务产业发展,围绕长寿养生之城建设推进健康产业发展,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健康服务业,鼓励民间资金举办专科医院和二级以上医院,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构建15分钟健康服务圈。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持续推动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和医德医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升医疗质量水平;建立健全区质控体系建设,强化质控结果应用;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扩大临床路径覆盖面,加强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等重点药物合理使用管理,持续规范医院感染管理。深化“平安医院”建设,健全“三调解一保险”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制度及保障机制,落实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加强公立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争创市级重点专科1个以上。
四、公共卫生服务保障能力有新加强。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变作风履职尽责专项行动,优化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资金绩效考评方案,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制度执行力度,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70%、60%,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95%以上,推动健康档案向个人开放。增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进一步做好艾滋病、结核病、手足口病、狂犬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控力度,落实艾滋病防治“三线一网底”深入推进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做好区疾控中心迁建和能力提升,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标准化建设,全区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继续推进扩大免疫规划工作,做好规范化门诊建设,完成免疫规划监测及疫苗接种任务。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巩固消除疟疾、消除碘缺乏病目标成果。继续巩固国家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成果,全力做好血吸虫病消除达标准备冲刺工作。进一步完善严重精神障碍信息录入、评估、随访管理制度,落实“以奖代补”政策和“六个一服务管理小组”工作制度。提高卫生应急能力,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能力储备和队伍建设,加强疫情报告和管理,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工作,切实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能力和处置能力。强化卫生监督执法和环境保护工作,扎实开展卫生健康行业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加快推进环境保护突出问题整改工作,进一步规范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管理。
五、妇幼健康服务提升有新举措。加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网络建设,提升母婴安全水平,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市定目标以下。不断推进区妇幼保健院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落实妇幼健康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和健康扶贫惠民措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率95%以上,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98%以上,“两癌”筛查任务完成率100%。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废证率1%以下。规范实施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鉴定和病残儿医学鉴定管理申报工作,做好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和避孕药具管理。
六、人口计生管理服务有新气象。抓好全面二孩政策落实工作,推行网上生育登记办理,实现群众办事“零跑腿”。确保2019年计划生育“两奖一扶助”工作做到“零误差”,全面落实计生惠民惠农资金“一卡通”发放工作。做好计生特殊家庭扶助关怀政策落实和关怀力度,健全计生特殊家庭就医、转诊绿色通道、免费体检制度,全面建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双岗联系人制度,建立完善扶助关怀信息系统。稳妥实施特殊家庭住院护理补贴保险制度。推动落实《关于加快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托幼服务发展的意见》,扩大婴幼儿托育服务供给。开展打击“两非”专项行动,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优化计生药具发放。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住院分娩、出生医学证明、预防接种、死因监测等系统数据共享应用,提高人口基础数据质量。做好出生人口监测,圆满完成省、市监测点工作,探索人口监测预警机制,及时修改和更新全员人口系统平台数据。
七、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有新突破。发挥区中医医院龙头作用,加快区中医医院在建省级重点专科建设,积极储备新项目,壮大人才队伍,新增住院临床科室4个,做好整体搬迁工作。优化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建设,推动县乡中医药一体化试点和中医药深度参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申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做好迎检准备。持续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促进项目。
八、打赢健康扶贫、创建国卫城市攻坚战。以卫生健康领域脱贫攻坚专项治理为抓手,深化健康扶贫五大行动。全面落实“十免四补助” “两保三救助三基金”和“先诊疗后结算” 等健康扶贫政策,优化“一站式”结算服务,推动建立医疗救助长效机制和贫困人口托底保障机制,确保95%以上贫困患者在县域内就诊,确保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医疗和慢性病门诊维持诊疗个人支付占比控制在10%以内。实施贫困患者分类救治,实现大病集中救治全覆盖。落实贫困人口免费健康体检政策,累计为90%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展免费健康体检,实现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00%。做好义和乡悦园村联系帮扶和援彝援藏工作。创建国卫城市攻坚战。将爱国卫生工作纳入目标管理,推进中心城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做好迎接国家卫生城市暗访和技术评估各项工作。全力推进省级健康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健康生活方式普及工程,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做好“厕所革命”,全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1%以上。推进公共场所控烟,增强控烟履约成效。
九、统筹推进其他各项工作。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用好人才引进政策积极引进高层次卫生人才,举办高层次医疗管理培训班和名医培育能力提升班,抓好农村定向培养医学专科生项目。优化卫生健康宣传工作,健全新闻宣传工作机制,推动全区医疗自媒体建设发展。推进健康促进,加强卫生健康知识宣传,打造健康科普品牌。推进全区卫生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利用微信、网络等现代通信手段完善居民健康自助服务平台和门户。推行电子健康卡,100%的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完成用卡环境改造,持卡就诊率50%以上。加强财务规范管理,重点监管好各类财政补助类项目资金的规范使用,购买第三方机构审计服务定期开展系统内审工作。做好卫生健康系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和包保片区“三创工作”。加强信访维稳督查问责,安全生产做到“零事故”,维稳工作确保全系统无非正常上访,“零进京、零到省、零聚集”。加强卫生健康系统“七五”普法工作,坚决依法办事,依法行政。持续开展局机关办公场所“五化”提升工作,提升机关形象。坚持抓好机关学习教育活动,开展学习效果评价,从思想、作风到素质全面提升机关履职能力。完善机关管理各项制度,加大制度执行考评力度,提升机关管理规范性,提升机关运行效率。强化保密、政务公开、统一战线工作,做好工、青、妇、团等工作,带头践行“为民情怀、务实作风、高效执行、一流业绩”和 “仁爱济世、德能相长、爱国为民、忠孝诚信”的彭山卫生健康新精神、新风尚,形成真诚、简约、乐观、健康的机关文化氛围。
主办单位:眉山市彭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协办单位:各镇(街道)、区级各部门
网站维护技术联系电话:028-376035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37603556
网站标识码5114220003 蜀ICP备19026839号-1 川公网安备51142202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