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至4月,彭山区交出亮眼的招商引资成绩单,以一系列优质项目签约落地,奏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序曲。
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彭山区新签约优质产业项目18个,提前完成半年目标。当中既有主攻科技创新的研发中心项目,又有抢滩新兴产业的低空经济项目,既有延链强链的新型储能项目,又有前瞻布局未来赛道的生物制造项目,在持续建圈强链的基础上,不断引入新的源头活水,顺利实现招商引资“开门红”。
招商图谱精准落子:从“单点突破”到“生态成势”
近日,在四川彭山经开区,四川德邦新材料有限公司新能源及电子信息封装材料建设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目前,该项目土建工程和一期设备安装已完成100%,将于6月底正式投产。

四川德邦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新能源及电子信息封装材料建设项目,是由国内高端电子封装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烟台德邦科技投资设立。项目计划总投资约5亿元,主要生产应用于锂电、光伏、半导体等领域的高端封装材料,项目建成投产后将为彭山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再添主力军。
“我们选择彭山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首先是区位优势,彭山距离成都市区仅45公里,交通物流十分便利;其次是这里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特别是我们的重要客户也都在当地设有生产基地,这样也更利于我们节本增效。”四川德邦新材料有限公司眉山基地总经理陈立新坦言。
德邦项目的“落地生根”是彭山产业链招商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彭山始终坚持招商“油门不松”、发展“定力不减”,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产业链发展的着力重点,按照“缺什么招什么、什么弱补什么”的原则,对产业链上游“追根溯源”、对产业链中游“强筋健骨”、对产业链下游“顺藤摸瓜”,聚焦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研究锁定招商对象,努力找准合作切入点。
在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双向发力的基础上,彭山创新链长制招商机制,聚焦重点产业、企业和区域,通过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等多种方式,主动出击、重点突破、力求实效。在一系列举措下,彭山签约了一批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优质项目,加快形成上中下游高度关联、产业特色鲜明、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服务闭环持续赋能:让“头回客”变“回头客”
“我们项目是去年2月份开始建设的,目前一期和二期项目均已建成并即将投产。”陈立新感慨道:“从考察到签约,建设到招工,当地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全程跟进、全程服务,政策兑现快、服务效率高,让我们见证了‘彭山速度’,也更加确信当初选择彭山是对的。”

这样的“彭山速度”并非个例。为做到引进来、建得好、投产快,彭山区牢固树立“保姆式”服务理念,建立“一个重点项目、一名包抓领导、一套服务专班、一个推进方案”工作机制,为项目落地提供优质服务。2021年,杉杉锂电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48天完成建设用地报批;2022年,中创新航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眉山基地项目,从签约到完成土地报批仅用时37天。
众多企业首次入驻,或许是对彭山区招商诚意的一次尝试与选择,而“二期现象”“一投再投”的频频出现,无疑是企业对该地招商服务、营商环境的高度认可与坚定信赖。
茵地乐科技二期项目建设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即将投产;江化微电子材料将投资2200万元打造半导体专用电子材料研发中心,参与多项行业和团体标准的制定……
在彭山的投资,换回“真金白银”的回报,是很多企业继续投资彭山的重要基础,而优质的营商环境,更加坚定了企业“加码”的决心。

近年来,彭山区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行动”,围绕地企配合、需求对接、协调服务、要素保障等方面,出台各项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举措,全力为企业落地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确保引进的企业能够“留得住”,彭山一方面不断完善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力和服务能力。另一方面,积极推行“保姆式”制度,实现招商项目洽谈、签约、开工、投产过程服务全覆盖。这种“扶上马、送一程”的服务模式,让企业在彭山的发展更加安心、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