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彭山 > 历史文化 > 正文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5-25      信息来源:政府办

长寿之乡眉山市彭山区

     

 眉山市彭山区地处北纬30°07′—30°21′、东经103°40′—103°59′之间,紧靠成都市,幅员465.32平方千米,现有33.56万人。

     

 彭山是眉山市辖区县中建立地方政府最早的县。彭山县在战国时期,为蜀国之地。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设置郡县,置武阳县(县治地在今彭山区江口镇平茯村),属蜀郡。南朝梁武帝天监四年(505年),分武阳县地置灵石县(约今彭山县境)。大同十年(544年),改灵石县为犍为县(一说为江阳县),属江阳郡。西魏废帝元钦二年(553年),撤犍为县置隆山县(约今彭山、新津两县地)。县治地由岷江东岸迁到岷江西岸(今彭山区凤鸣镇),属江州。历北周至隋,县名无变动。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因犯李隆基讳,改名彭山县(以境内彭女山为名),属眉州。历前蜀、后蜀、北宋、南宋、直至元末,隶属关系无变动。


 隆山县改名为彭山县后就隶属眉州。历经前蜀、后唐、后蜀、北宋、南宋、直至元末都没有大的变动,后来有过三次合并。第一次是在明太祖洪武十年(1377),彭山县并入眉山县,1380年眉山县升为眉州,复设置彭山县,属于眉州管。第二次是在清朝康熙元年(1662),彭山撤县并入眉州直属。雍正六年(1728),复设彭山县,仍属眉州管。第三次是在1959年4月,彭山县并入眉山县,为眉山县彭山区,1962年恢复县制,属乐山地区辖。1997年,彭山县划归眉山地区管辖。2000年眉山地区改为眉山市,彭山县属眉山市管辖。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销彭山县,设立眉山市彭山区,以原彭山县的行政区域为彭山区的行政区域。12月26日,眉山市彭山区正式挂牌。



 彭山是全省对外开放重点县,区位优势十分独特,有眉山北大门、成都后花园之称。县城北距成都市区50千米,距双流国际机场27千米,距眉山市区12千米,南去乐山大件码头75千米。成昆铁路、成乐高速、省道103线、岷江河纵贯全境,境内两个火车站年吞吐货物300万余吨,建成全省唯一省级现代物流聚集区、成昆线第二大货运站,是川西南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全区交通四通八达,成绵乐城际轻轨穿境而过,并设置站口,“三箭齐发”(工业大道、岷东大道、滨江大道)与成都同城发展。通讯设施十分完善,开通了因特网、宽带网等多种电信业务,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全部覆盖。城市建设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2.5万余平方米的彭祖广场和6千米长的滨江路交相辉映。城区主干道彭祖大道被评为全省十佳最美街道之一,乡镇公路江白路被评为全省十大最美乡村公路之一。


 眉山设地建市以来,彭山区紧紧抓住成渝经济区、天府新区建设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机遇,率先融入成都天府新区,先后有海尔、联合利华、巴斯夫、林德气体等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彭山,有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彭山经济开发区)、市级园区2个(成眉石化园区、观音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合作办园1个(成眉工业集中区)。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农户”等产业化形式,主抓发展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成效显著。2012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被四川省评为“绿化模范县”,被四川省列为第二轮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示范县和现代农业重点县。2014年,“彭山葡萄”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彭山,是全省19个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县之一。2015年,“东坡味道”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日化产业产值均突破100亿元。形成了“一园区六基地”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已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15个、龙头企业19家、星级家庭农场20个。积极发展养生养老服务业,成功举办“中国·彭山第六届彭祖长寿养生文化节”。产业能级迅速提升。两大工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53亿元,全区工业总产值实现323亿元,同比增长19%,彭山经开区成为全市首个“200亿园区”。葡萄、猕猴桃等六大特色优势产业规模种植面积达到18万亩,农业生产总值达到35亿元。苏宁云商、四川铁通物流、海尔仓储等知名物流企业入驻彭山,彭山青龙物流园区成为全省唯一的省级物流聚集区。产业模式不断创新。彭山经开区成功创建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全区产学研创新联盟达12个。全区“三品一标”占农产品种植面积的64.3%,农业机械化水平达65.3%,获绿色食品认证25项、无公害产品14个、农产品行业金奖12项,成功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大力推进“互联网+”,成立彭山电子商务协会,建立“东坡味道”特色农产品。 2019年,全区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实现372.2亿元,同比增长14.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8%;工业投资完成50亿元,同比增长70%。彭山产业新城新增显影液、光学材料和电子特气三个环节重点项目,光电湿电子材料产品类别新增到16类,占总类别的三分之二,产业聚集度进一步提升。湖南新威凌、杭州格林达等12个优质项目签约落地,中国航天乐凯新材、江化微等12个项目开工建设,蜀羊防水、四川友达、能投川化等11个项目加速推进,和晟(shèng)达、韩国东进等12个项目竣工投产。成功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户,2户企业成功申报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壮士断腕淘汰落后产能,启动观音园区转型升级和南方家居园区提质增效,关停取缔企业18户,清退5户,整改提升49户,盘活闲置6户,培育成长型企业2户,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挤干了水分、腾出了空间、积蓄了动能。2019年,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200余个,53家生产主体、10家农资经营主体入驻省级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100%。彭山岷江现代农业园区被推介为国家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彭山葡萄现代农业园区进入省级示范园区创建培育名单。“味在眉山·香飘世界”实现收入150亿元。新建农产品集配中心,成立彭山首个果业商会。坚定推进“菜篮子”“米袋子”工程,获全市粮食安全区长责任制考核先进单位。


 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0.77亿元、增长4.5%、居全市第1,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82.51亿元、增长3.6%,居全市第1,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80.46亿元、增长5.3%,居全市第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2%、居全市第1,区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2%、居全市第1,区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 10.85亿元、增速10.5%、居全市第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0016元、21944元,同比增长5.9%、8.7%,均居全市第2。


 202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196.43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同比增长7.2%;第二产业同比增长5.9%;第三产业同比增长10.2%;三次产业占比为9.4:45.3:45.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区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6%;区属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8.0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4259元,同比增长1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43313元,同比增长8.2%。


 2022年一季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54.16亿元,同比增长6.0%,分别比全国、全省、全市高1.2、0.7、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同比增长4.3%;第二产业同比增长6.2%;第三产业同比增长6.0%。三次产业占比为5.6:43.9:50.5。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区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区本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同比增长2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73,同比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65元,同比增长6.5%。

上一条:文化

主办单位:眉山市彭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协办单位:各镇(街道)、区级各部门

网站维护技术联系电话:028-3760355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37603556

网站标识码5114220003  蜀ICP备19026839号-1  川公网安备51142202000001

本页面执行时间为0.0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