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彭山要闻 > 正文
四川彭山:破茧成蝶焕新颜 丰华“正茂”产业兴
发布时间:2022-06-24      信息来源:

“黄丰镇丰华的果子,不管是爱媛、春见、不知火还是夏橙,果子品质好、汁水甜,十分畅销。我从2010年开始就来黄丰采购柑橘了,每年都来,一年来采购10次以上,今年都已经来6次了,这次要采购2万公斤夏橙回陕西卖。”正在装车的陕西客商刘先生说。“近几年来,这里的交通条件越来越好了,我们采购柑橘也比刚开始来这里更加方便了。”刘先生表示。

▲图为丰华社区漫山遍野的柑橘树。

产业发展“优”

夏天的丰华社区,橘树枝头有挂满了刚刚开花结果的圆圆小橘子,还有发出黄灿灿的有小灯笼般大小的成熟橙子的。她们有的像害羞的小姑娘,躲在树叶后面;有的像坚强的小男子汉,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任凭风吹雨打;有的像绿色的乒乓球,挨挨挤挤地在一起。“今年我种了二十亩夏橙,预计产量在十万斤左右。”6月14日,丰华社区村民罗涛一边将夏橙过秤、一边记录,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柑橘是丰华社区的支柱产业,但曾经也出现过‘推广难’‘橘难卖’等问题。丰华社区于2020年5月由原黄丰社区和原丰华村合并而成,原丰华村的老一辈党员干部开荒试种,并努力向群众推广种植新品种柑橘,由于当时年代的特殊性,大部分老百姓不敢种植,一直处于观望阶段,在老一辈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下,于1972年全村开始大规模种植柑橘。在经历了几代党员干部的坚持努力和拼搏奋斗下,丰华柑橘经历了50年的种植、品改,丰华积淀了相对成熟的经验与管理技术,是名副其实的‘彭山柑橘第一村’,目前社区拥有春见、不知火、青见、华红、爱媛38、夏橙等品质优、效益好的品种10余个,全域柑橘近7000亩,年产达1700万公斤,年产值9000万元以上。”丰华社区党委书记、主任张仕云坦言,“单纯追求产量,无法解决‘难卖’问题,只有质量保证的柑橘才是柑橘产业健康发展的底盘。为此,我们积极改良品质,淘汰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实现柑橘产业提质增效与农民群众持续增收。”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如今的丰华社区,放眼望去,有漫山遍野的青翠橘林、有“花果同树”的怡人风光、更有四季“不断更”的各品类柑橘鲜果,村民们有的忙采摘,有的忙运输,有的负责装箱……一派忙碌的丰收景象。

集体经济“强”

“哇呀,现在丰华变化这么大啊,两年没回来,这次回来明显感受社区越来越强大了,社区阵地也修漂亮了,还修建起了柑橘服务产业中心,开启了柑橘销售网络直播间,不仅壮大了集体收入,还积极想办法帮助老百姓线上线下推广销售柑橘,这届社区班子真是不错,为我们老百姓干了不少实事,今天回来恰巧赶上社区组织我们老百姓开展满意度测评和民意调查,‘非常满意’是必须的。”外出经商回家的罗先生如是激动的说到。

“我们深知‘没米在手,鸡都不跟你走’的道理,只有集体账上有钱了,干事才有底气,才能更好带领老百姓致富。”张仕云说道,这两年,丰华社区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改革发展,组织社区群众开展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实现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双增收。

▲图为刘香在社区网络直播间直播。

幸福指数“高”

“大家好,我是香香果,欢迎来到我的直播间,让我带您体验一场黄丰丰华的柑橘之旅……”刚刚建成投用的丰华社区柑橘产业服务中心里,村民刘香正在直播,丰华社区的柑橘从开花到采摘在直播间这里被推广给全国各地的消费者。

“以前,自己在家里开直播,只有手机和支架。现在,在柑橘产业服务中心里,有标准化的直播间,设施完备,还有农残检测和糖度测试,在这里直播卖柑橘,我们的劲头更足了,希望能将更多的丰华柑橘、黄丰柑橘送到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手里,进一步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刘香信心满满地说。

据悉,丰华社区建立了农技服务队、农资农肥技术服务点、电商销售服务平台、柑橘销售代办服务点等,打通了柑橘生产“灌溉网”、农资服务“传送网”、产品运输“交通网”和市场经营“信息网”,大大提升了市场竞争力。目前,丰华老百姓柑橘产业收入占了人均收入的98%,2021年农民人均收入4.5万元,位于全区前列。

农业兴带来百业旺,百业旺方能百姓安。作为农村社区,一直以来丰华社区都注重服务与产业同抓、民富与村富同步。通过一桩桩一件件为民实事的落地,丰华社区“两委”干部在老百姓心中能干事、干得成事的形象逐步被树立起来,党组织凝聚力也越来越强。正如丰华村规民约中所讲“真心实意感党恩、一心一意跟党走,既爱国来又爱家,幸福生活靠大家”,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在潜移默化中成为行动自觉,乡村“善治”、丰华“正茂”的幸福画卷也在不知不觉中绘就。(汪利红 刘晓静 彭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主办:眉山市彭山区人民政府    承办:眉山市彭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协办:各镇(街道)、区级各部门

眉山市彭山区政务服务大厅(区市民中心)咨询电话:028-37641100    网站维护技术联系电话:028-37603556

网站标识码5114220003  蜀ICP备19026839号-1  川公网安备51142202000001

本页面执行时间为0.03秒